如果郵件無法顯示完全,請點選這裡查看
立積電子利用商業智慧快速統整庫存與產銷數字,以精準預測全面掌握利潤變因
 
立積電子導入鼎新BI,利用商業智慧整合異質資訊,持續提升庫存
精細度預算準度,並利用品名對照表連結ERP產品與物料,活化物
料應用,讓呆料重新回到市場
 

立積電子成立於2004年,2015年在台灣上市掛牌,其致力於射頻前端晶片器件 (RF IC) 之開發及設計,且為台灣唯一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廠商。主要產品涵蓋WiFi 802.11n/ac/ax無線網路與4G/LTE行動通訊相關之RF射頻前端元件、廣播數位接收單晶片與無線影音傳輸之RF收發器等系統單晶片。

立積電子採用矽鍺、砷化鎵、SOI/COMS及IPD等多製程設計技術,在物聯網和行動通訊的趨勢帶動下,以產品性價比與低耗電等競爭力,成功打入全球市場、建立自有品牌,現為世界第三大WiFi射頻前端元件供應商,市佔率約5%。

 

 
整合廠內及代理商庫存,即時報表貫通產銷資訊

身為擁有獨佔技術與優異獲利的積優股,立積其實在導入商業智慧系統前,也曾因為資訊不夠流通,形成產銷不同步、預算失準的瓶頸,尤其是forecast都聚焦在業務部門,加上代理商庫存及銷售分析報表格式分歧,需透過人工蒐集後,再經由EXCEL檔加工產出,造成生產單位能拿到的數字真實性低、變動大,當時的庫存甚至高達五、六個月的營業額,是刻不容緩的改造任務。

立積財會部資深處長張世杰先生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有鑑於決策層非常重視銷、產、存(SPI)的數字,所以導入BI前,曾特別指派專職人員,負責蒐集公司內、外庫存資料,但因為資料散佈在不同的系統與各地,該員要從週一做到週三才能產出產銷報表:「而且現在產品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花三、四天來找資料可能都會有問題,報表還沒做完,在製品早就轉成製成品了。」張處長說:「沒有BI的時代,報表看的是幾天前的歷史資料,而現在,一天可以看好幾次即時分析、確保產銷不掉鍊,對預測的準度來說當然更有利。」

透過BI,可分析各產品銷售、廠內庫存、代理商庫存狀況,並由庫存、均代理商及未來四個月預測,判斷總庫存量是否有超標;銷售前可以算出精確的庫存,排產前可以知道前一分鐘的訂單狀況,進料前可以看到產線的排產進度,張處長表示:「擁有BI這個工具後,讓庫存變得更合理,而原因就是藉由全面綜觀、整合過的資料快速發掘問題,讓之前『做報表』的工時變成『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工時,組織因而能夠大幅成長。」

說起預算準度的與日俱增,張處長回想起未導入BI前的狀況,數字幾乎沒什麼依據:「有時業務給了forecast,訂單卻沒有進來,甚至月底才進來80%,持續造成庫存過剩,但後來導入BI的關係,開始從終端需求推估市場趨勢,forecast越做越準,從之前一天變更一到兩次,到如今可能一週只要修正一次,進步非常可觀。」

現在立積的預算除了能夠精準掌握終端客戶需求外,更能向下瞄準生產計劃,解決產端的forecast變因,生管透過鼎新Easyflow銷售預測來維護各廠預計生產量,避免集中於同一廠商生產,積極達成各廠的基本量要求或限制、判斷在台灣或大陸製造等產地優勢,以滿足成本與利潤的最佳化。

庫存品自動帶出共用Wafer品名,讓呆料重新回到市場

掌握更精準的單位、半成品與Wafer明細,才能有效防止備料過剩。商業智慧除了協助整合公司內、外的庫存分析,對於物料細部的分類也有很大的幫助,張世杰處長解釋,IC設計算是產業上游,通常要在六個月之前就做好銷售與生產的計畫,所以備料的拿捏便是獲利的關鍵,若能進一步消化過剩的庫存,也可變成收益的管道:「生產與封裝要往前抓幾個月的時程,Wafer備得太少會來不及出貨,料備得太多則造成資金呆滯---而庫存中又分為還可以賣、還有用的部份與死貨(呆料),最初因為資訊都分散在ERP、EXCEL、客戶檔案甚至是筆記本中,難以整合清楚的明細,連要以次級品拿去低等市場銷售都有困難,BI有利於資料分級的功能,可將這些物料的產品狀態顯示得一清二楚,自然也較容易規劃它們未來的發展。」

「除了協力生產端及業務端減少庫存外,其實晶圓本身也有材料共用的特性,但是在資訊不通透的狀態下,當時產銷人員可能連哪些Wafer可以拿去做什麼產品都不清楚,導入BI後,利用品名對照表連結兩邊的產品與物料,系統可以讓user主動認識ERP裡的庫存,像是Wafer1到Wafer5彼此可以做出哪些產品,又在庫存指標超標的狀況下,判斷是否有餘裕提供給其他產品製造等。」張處長說。


利於跨部門協作,BI讓組織工作環環相扣、目標一致

整合力是IC設計業最強大的競爭優勢,除了跟上、下游廠商的緊密連結,企業內部的整合更是降低成本與提升生產力的首要任務,以往因為不同單位各有其行事習慣與規則,造成資訊分散無法統一,難以通盤規劃溝通,而降低了整體的效率,這次導入BI專案,便是要利用商業智慧的強大功能,彙總各方資訊,再經過財務部門以最客觀、綜觀的角度,設計出對公司營運最有利的分析維度,使決策者能洞悉全局、運籌帷幄,效益果真立竿見影。

張處長最後用一句話形容BI帶來的改變:「降低人力成本、減少呆料,幫助主管提升績效。」他認為,主動了解生管、業務的差異與需求,是導入BI成功的契機,同時,鼎新BI顧問廖詠如對於ERP架構內容、BI工具的通達鉅細靡遺,事事親力親為、絕不推拖:「一般系統供應商遇到問題,常常會回應我『這是系統的限制、系統辦不到』,但詠如總是盡力找出解決方案、修正有問題的邏輯,一一克服資訊缺口,幾乎是我的要求,她都生得出來!最後終於讓系統達到預期效果,連總經理都大大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