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期限最緊迫的貨放在哪裡?有多少量?什麼時候要出? |
當銷售通路複雜,庫存又放在不同的地方,門市活動也滿檔,光調貨都來不及應付,您還有時間考量效期問題嗎? 瞬息萬變的消費需求,如果不經由資訊管理來快速反應,很難克服時間與人力的限制、兼顧產品的收益與時效,所以您需要的是一套可以自動稽核,並且精算所有盈虧與效益的商業智慧系統。
BI能夠以效期維度(批號)排序列出「倉」與「數量」,讓銷售人員可以得知最該先賣出的是哪幾批產品,嚴格控管商品的先進先出。除此之外,BI能做到其它系統不易做到的精準預測,更能向前推至採購與生產的管制,將存貨成本降至最低。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製造商以往受限於通路回饋的資訊不夠明確,常常造成行銷和生產線之間的斷鏈,無法做到最即時的配合,如果只依靠業務單位單方面給的銷售數字,常會因為各種不同角度的算法,造成預測失準,這時若以BI匯入外部客戶的庫存或進貨報表一起看,就能推算出最接近實際的數字;有時業務也會因為個人需求而塞貨,如果能依庫存的類別與有效期深入分析,便可以衡量出貨、杜絕不必要的報廢,對製造商比較有保障。
|
回推效期,以BI檢討採購與上架策略,避免囤貨行為再發生 |
關注產品效期從採購開始,以報廢量來檢討採購政策,最佳的稽核工具便是BI---避免囤積, 可利用BI追究造成囤積的原因,當產品超過1/3有效期時,BI便會發出到期警訊給庫存、營銷等部門,提醒該部門失效時間,並催促其採取相關的措施,通常在各部門行動改善後,在未達通路驗收的期限前,滯留商品就減少了。
會發生過期報廢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囤積,產品企劃、採購、倉儲、門店的請貨和銷售都是關鍵,流程中資訊透明與互相協調非常重要,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到產品的滯銷,這時BI的優勢就是海納百川,某些ERP內沒有欄位或難以規範的資料,都能以外部資訊的方式匯入報表,讓所有影響囤積的因素都能受到監控。
此外,商品的定位失誤也是造成囤積的核心原因,以分析報表定期追蹤易過期的產品線,並找出企劃與銷售手法的問題,從根源避免滯銷。
|
效期與促銷相輔相承,及時為即期品找到出路 |
BI的另一個重點在於以歷史資訊推算趨勢,有些通路門店難以做到產品效期的即時控管,但企業卻可蒐集過往銷售紀錄,以製造日期與時間區段銷售量分析每種產品的銷售高峰期,掌握即期品影響消費行為的臨界值,依不同的有效期限訂定優惠價格促銷,更能有效降低報廢品的數量。
除了單純的即期品,BI能顯示各種即期組合品的庫存、售價的起伏變化,拆分、折讓、促銷等營銷數據透明清晰,讓業務能夠及時找到該賣、可賣、好賣的產品。
至於不符通路允收期的即期品,可使用贈品的方式搭配其它產品出清,並以BI細項分析到商品組合的成本與利潤,進一步估算此類活動所帶來的效益,調整未來的促銷策略。
近年來流通業每隔一季便有一波革命,從電子商務、行動支付到無人商店,都在促使通路商對供應商提出更嚴苛的要求,無論是品質或是速度,都將不斷加重廠商的管理成本;以效期管理為例,在不久的將來,每當消費者從架上取貨的瞬間,可能就是決定商品再進貨抑或報廢的時間點。
供應商唯有穩固資訊管理的步伐,才得以保有理想的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