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進行庫存管理?
有人說庫存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有人覺得是一門藝術,對經營企業的來說,只希望這門學問可以All PASS就已足夠。「貨出去,錢進來」,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從最初的收貨到出貨日期,如果沒有清楚掌握商品的狀況,公司的最大資產─庫存管理不好,可能就會讓企業帶來損失。什麼是庫存?什麼是庫存管理?
企業為什麼需要庫存管理?
● 倉庫租金:當庫存量超過水平時,會產生過多的貨物需存放,進而需要更大的倉庫與增加租金費用。
● 人力成本:倉庫需由人與設備來維護,因擴大的倉儲,在銷量未成長的狀況下,人力成本也會增加。
● 呆滯物料:因人為採購疏失、生產設計變更、零售過季商品等,讓庫存周轉率低而產生呆滯物料。
● 物品損耗:常見有效期限的食材、醫療藥品、保養品等,未做好材料運用的規劃,產生過期的損耗。
因此利用庫存管理方法來滿足需求,同時避免上述問題發生,就是企業需要庫存管理的主要理由。
企業常見庫存管理問題如何解決?
企業是由多個部門組織組合而成,而庫存管理的議題更是徘徊在各部門之間,各個職能都有對應的庫存管理議題:
● 採購:精準預估貨物的安全存量
● 業務:掌握目前貨物的可銷售量
● 生產:規劃製程貨物的備領料量
● 財務:管理週轉貨物的成本用量
潛藏在表面問題底下的深層問題更多,可以從了解實際問題開始剖析,進一步確認問題後再從中找出最需要改善的面向,也推薦企業可多善用線上免費企業診斷服務等相關資源,快速了解現有的管理困擾,解決問題來提升成效。
庫存管理常見方法
ㄧ、先進先出法(FIFO)先進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適用於有效期貨物的庫存管理,生產日期前的先出貨,讓貨物於保存期穩定銷售,控管物料損耗並降低成本。先進先出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公式:期初存貨+本期進貨存貨=期末存貨+本期銷貨存貨。
存貨成本公式:加權平均法(期初存貨成本+本期進貨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數量+本期購入存貨數量)
二、及時化生產管理法(JIT)
及時化生產管理法(Just in time)以客戶需求決定供應生產的庫存管理,不會有呆滯成本產生,但是為了符合客戶交期與品質,需要完整的製作、採買時程控管與配合,才能避免失去客戶訂單。
三、ABC庫存分類管理法
將企業的全部貨物依照成本,分為A、B、C三類的管理,舉例如下圖:
B:中等單價貨物,中等銷售需求,取決A與C之間的管理模式
C:低額單價貨物,多量銷售需求,存貨成本低,適當進貨數量,減少訂貨次數
四、經濟訂單量法(EOQ)
經濟訂單量法(Economic Ordering Quantity),將貨物以量定期成本的管理方法,將訂單與持有成本的取得平衡,但是因為有幾個假設條件,需依據企業的貨物環境判斷是否合適,來達到長期穩定的庫存管理。
1-供應需求固定,需求間數量保持不變
2-訂購成本固定,沒有大量訂購之折扣
3-儲存成本固定,如倉庫保管費保險費
4-下單立即補貨,及時補充不擔憂保存
善用庫存管理系統有效管理
庫存管理的目的在於儲存適當數量的物料,使不虞匱乏,避免發生停工待料或無法依時交貨的困境。而另一方面,卻要兼顧經濟因素,避免因為庫存數量的過多,導致資金積壓、週轉困難和增加利息,持有成本的負擔。企業行業性質的不同,會有各自適合的庫存管理方式,而現今E化的時代,大家都是如何透過系統有效管理的呢?● 倉管:紀錄商品(ERP)的存儲狀況與有效期限,隨時掌控貨物動態(PDA),已達實際用量
● 採購:自動分析(ERP)業務、生產與倉管之間的貨物需求,自動產生(LRP)所需採買數量(PDA),已達安全存量
● 業務:面對客戶當下需求,立即回覆(IMG)可下訂存量或判斷交期,已達可銷售量
● 生產:自動分析(ERP)業務、採購與倉管之間的貨物供應,自動產生(LRP)所需製造數量,已達備領料量
● 財務:將前端貨物成本的所有異動,自動計算(ERP)庫存成本與歸納傳票,財報一覽無遺,已達成本用量
至於庫存管理的基本工作,除了記載,保留出入庫的異動資料外,最重要是要即時提供各種相關報表,以供管理者瞭解庫存狀況,爾後才能做出適當的採購或存貨處分等決策。但一般中小企業的庫存管理工作,因為人員精簡往往只能做到記錄庫存異動資料,對於相關報表的編製則感到力不從心,即使勉強為之,又因作業費時常常失去時效性。如果將庫存管理作業數位化,可以利用系統的快速處理及大量儲存數據,取代人工完成各項作業,在正確與迅速的效果上可遠超過人力。如欲了解企業如何透過系統進行全面進銷存管理,從管理機制的規劃和系統的導入可找專業團隊諮詢協助,才能讓數據正確即時,真正讓庫存問題不再成為影響成本和交期的瓶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