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化導入指南-什麼是ERP

文:企業E化小組

e化指南

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簡稱ERP系統,是一個以會計為導向的資訊系統,利用模組化的方式,用來接收、製造、運送和結算客戶訂單所需的整個企業資源,將原本企業功能導向的組織部門轉化為流程導向的作業整合,進而將企業營運的資料,轉化為使經營決策能更加明快,並依據強調資料一致性、即時性及整體性的有效資訊。整個企業資源包含了產(生產)、銷(配銷)、人(人力資源)、發(研發)、財(財務)等企業各功能性部門的作業。

若把ERP的概念轉化為資訊系統,則可以系統功能來區分,一般而言ERP系統應具備以下功能:基本資料與管理維護、庫存管理、採購進貨管理、配銷管理、財務管理、人資/事務管理、生產管理與決策支援管理等系統功能,而其它根據業態有不同之ERP相關子系統。比如說外銷型產業就需要進出口管理系統、多角貿易管理系統;買賣流通業的門市專櫃系統等等,在這僅就部分管理系統作摘要說明,讓大家了解ERP管理系統的運用。

ERP系統基本功能介紹  

採購進貨管理

採購進貨管理

採購作業流程上有五項重要課題,分別是:請購作業、採購作業、跟催作業、收料作業及廠商管理等提供完善、自動化的處理作業。

訂單管理

配銷/訂單管理

銷管理主要是針對企業的訂單處理及出貨作業流程,如訂單製作處理、價格管理、調價處理、訂單相關內容查詢〈客戶信用額度、交易記錄等〉與異動資料登錄、更新等提供完善、自動化的處理作業,以強化企業對於銷售狀況的掌握與回應。

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的目的在於儲存適當數量的物料,存貨不足或過度皆會影響企業的營運績效,而庫存管理的基本工作,除了記載,保留出入庫的異動資料外,更重要是要即時提供各種相關報表,以供管理者瞭解庫存狀況,以作出適當的採購或存貨處分等決策。

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

ERP在生產管理通常提供產品結構管理、製令托外管理、物料需求管理、批次需求計畫、製程管理及成本計算等系統功能,達到生產彈性與產能最佳化。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通常可區分為應收/應付、會計總帳、自動分錄、票據資金、營業稅申報及零佣金等六大部分,舉凡有關登帳、計算、編表、結轉等工作透過財務管理的協助作業,則可迅速掌握企業的營運成本及財務相關決策。

決策支援管理

決策支援管理

決策支援管理是以分析為導向,通常以企業的存貨、營業、財務、薪工及生產等構面出發,應用OLAP分析工具,提供簡易圖形介面與簡單拖曳操作模式,讓使用者可自訂分析角度與內容,輕易獲得多方位完整分析資訊,作為決策的參考依據。

ERP系統

基本資料與管理維護

這個子系統主要是針對各個模組中共用的基本資料作統一的管理與資料維護,通常公用的參數設定、權限的檢核設定、系統清單、程式清單、檔案結構、使用者管理等資料的建立與查詢也都集中於此,使管理維護者更了解整個系統的結構與可用的作業。

HR系統

人資/事務管理

人資/事務管理通常可區分為刷卡、人事薪資及固定資產等子系統,主要是藉由資訊系統的管理,以減少人工時間及作業錯誤率的發生。人事薪資管理可便於處理出勤資料〈可由刷卡系統自動得知〉、加班費、全勤獎金及各項津貼,查出勞健保費、所得稅扣繳金額等薪資計算及資料保存。

進口管理

進口管理

進口管理系統須協助作業能自預付購料、SHIPPINGINSTRUCTION(S/I)至報關、贖單等各項作業皆能有效管制,並與採購及付款循環的採購/進貨作業表單結合,另對於各項進口費用也能輸入及維護明細、作為進料成本分攤依據,包括作業控管,帳務結帳,成本計算等以簡化人工作業之負荷及流程之管控。
 

出口管理

出口管理

出口管理系統須協助作業能迅速正確的製作PROFORMAINVOICE、PACKINGLIST等出口文件,並能有效管制L/C狀況,減少呆帳發生機會,強化L/C管制功能,另對貨運通知及出口費用結帳也有控管功能,即從接單、受訂確認書、交貨通知單、銷貨單到結帳功能,皆能將資料自動帶出以簡化人工輸入之負荷及流程之管控。


相關資訊

  • e化指南

    e化導入指南-企業為什麼要導入ERP?

    隨著企業營運規模的成長,原本需要”校長兼撞鐘”的中小企業也開始有了增加獨立的財會、業務甚至是資訊人員的需求。此時,簡單的企業e化使用也逐漸出現了瓶頸

  • 轉型創新 精實管理 工業4.0

    精益求精 正淩精密悠游藍海

    台灣連接器產業面對市場萎縮及強大競爭壓力,每一家都開始喊出轉型,然而轉型考驗著經營者的決心及毅力,轉型過程需投入大量資金與資源,並且要面對層層內外挑戰,包括產品選擇、市場策略、經營思維、技術及人機料法環等內部運作等各項環節的轉變與抉擇,  經歷兩次轉型之後正淩找到市場利基點,面臨少量多樣的市場模式,除了要克服五大管理議題,其實未來這五年到十年還有更大的挑戰,「就是持續不歇地實現『管理精實』和『生產精益』這兩個重點策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