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翔登CEBIT聚焦管理瓶頸 打開訂單能見度
走出政策保護羽翼 插旗號角響起
文:王齡翊
台灣翔登
發布時間: 2018-10-22 14:50:00
為擴大內需市場,二○○○年以前,台灣國家電力建設發展事業隸屬國產化政策,當時由全台三家企業寡占,台灣翔登就是其中之一。
簽訂WTO開放自由化競爭後,不僅國家政策受到挑戰;緊接而來的金融海嘯,更讓翔登停了半年的單。接二連三的危機,不得不轉移優勢,推出自有品牌「CHARDON」;惟OEM跨入OBM後,小而急的訂單湧現,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
寡占優勢消弭 如何掌握利基站上風口?
行政院工業局積極扶植國內產業,自一九八二年起推動國產化政策,相關電力設備產品優先交由國內廠商承接。直到台灣加入WTO,隸屬政府的採購項目才漸從封閉市場轉為開放市場。
台灣翔登總經理廖培富認為:「暨WTO政策後競爭者變多,考驗企業挖掘新利基、尋找出口的能力。」然而,翔登從過去幫台灣電力公司代工的經驗中,早已抓緊「技術」優勢,作為現在最強而有力的武器。
經營模式轉變 催生自有品牌
二○○四年起,翔登的研發技術與國外並駕齊驅,生產及良率檢測技術遙遙領先。
好景不常,二○○九年下半年受到金融風暴影響,訂單足足停了六個月,期間沒有一個產品成功外銷,業績慘淡始料未及。經歷這次慘痛經驗,公司高層意識到市場擴編的重要性,開始走入客戶多角化經營模式。
漸漸地,翔登對客戶的服務已經具有選擇性,除了代工,亦可替客戶設計產品線、協助產品上市。然而,服務多元化不免引發客戶間相互競爭的局面。
面對雙方衝突備感壓力,促使翔登下定決心做自有品牌「CHARDON」。選擇美規做為主要產品線,業務範圍除了美國跟加拿大,自墨西哥起至中南美洲皆列為插旗目標。
優勢轉移!拉高產業進入障礙
從複製、模仿到開發、拓展新市場,翔登全憑「台下十年功」!無論美規或是歐規市場皆有能力進入。不過,電力設備具有濃厚的保護色彩,產品舉凡外銷皆必須各別取得認證,嚴峻的規範不免換來另一項挑戰。
翔登認知,電力產品的穩定性永遠比創新更重要。除了產品全檢,更必須大量取得認證,突破外銷門檻。通過國外電力公司認證,一般需要委託第三公正單位作業,費用高昂且非常耗時。但翔登卻能在自家工廠完成!不僅掌握實驗進度,成本也明顯降低。
面對多變又不確定的環境,成功利用短暫的機會從OEM切入OBM,最後找到最核心的優勢―產品認證能力!
▲翔登營運管理策略及資訊化歷程
短急單湧入 考驗「CHARDON」產銷彈性
翔登廠區跨兩岸,客戶遍及中南美洲及墨西哥,未來更計劃於國外擴廠。
以往國內市場平均交期約為四十五天,金融海嘯之後,轉變為開放性合約,交期變得未知,大為限縮出貨時間。國外客戶反之亦然,下單越來越急,甚至捨棄海運不惜空運出貨,增加生產及出貨管理的困難。再者,「CHARDON」於國際打開知名度後,大量零散、交期短的訂單急速湧入。訂單能見度限縮至二個月,工程運作雪上加霜。如果管理數據無法即時取得及分析,金流跟物流無法統籌,公司難有餘力突破創新。
打開訂單能見度 精進管理躍國際
翔登認為工業4.0絕非現在進行式,其提倡的概念不外乎是資訊通透;講求設備自動化+ 資訊透明化的跨界融合。
因應接單模式的顯著變化,決定從智慧生產著手,運用資訊確保策略執行力。於二○○○年建立資訊化基礎後;二○一四年鼎新團隊再度接棒,提出管理精進方案。以「CEBIT」 方法聚焦關鍵瓶頸,提出明確改善方向;進而佈建管理指標樹,制訂行動計畫。
▲以「CEBIT」方法聚焦管理瓶頸,提出管理精進方案改善庫存壓力,縮短預測訂單分析時間,提升及時交貨率,並降低製令用料不足占比。
鼎新顧問團隊於健檢時發現,翔登花很多時間進行預測訂單的滿足度分析,且業務單位無法快速的掌握可用庫存量回報給客戶,嚴重可能影響訂單的流失;再者,製程的領料制度不落實,也延緩了成本會計結帳的速度,讓公司難以即時掌握財務狀況。於此基礎下,設定三項精進目標:
一、 縮短預測訂單之間的數據分析時間。
二、加強掌握庫存,提升交貨率。
三、降低製令用料不足占比。
透由精進管理維持生產資訊的透明度及可確性,優化生產過程中之領料補單行為;簡化生產與物流間之上下游溝通程序,打開訂單能見度。商業智慧讓報表產出更及時彈性,保持市場敏銳度。
未來,翔登計劃將台灣成功模式複製到大陸廠區甚至各國據點,使資訊通透確保策略執行力,充分展現插旗各國,翔雲登峯的決心!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