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產業洗牌!?智慧製造如何帶來新生機?
文:黃巧文 2020-05-25
新冠肺炎對金屬製品產業的機會與商機
與談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精微成形研發處 林崇田處長
不只受疫情影響,中美貿易戰、5G爭霸戰早已開打,產業可能面臨重新大洗牌,大數據、物聯網、智慧製造需求與轉型,帶來什麼樣的省思?金屬製品業因新冠疫情衝擊需調整供應鏈,如何思考下一步布局?
金屬製品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產業,年產值超過1.8兆台幣,在全球主要出口排名第13。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精微成形研發處林崇田處長,將探討疫情下經濟發展影響及金屬製品未來趨勢,並分享企業如何在焦慮期鞏固自身體質—蹲得更低、跳得更高。
疫情重創產業洗牌,智慧製造帶來生機
新冠病毒對製造企業影響不容小覷,全球約500萬家公司擁有中國供應商。被譽為造車重鎮的武漢,更是中國汽車製造業的主要中心之一,如福斯、BMW等皆設有工廠。目前為止,臺灣約影響800多億台幣。而中國短期全面復工不易,對全球供應鏈的負面影響十分明顯。
在此同時,40萬名以上的台商陷入返工難題。有人選擇辭職,更多人返回工作崗位,卻面臨缺工問題、供應鏈停擺的窘境。
面對近10年在中國工資、環保、企業競爭等影響下逐漸失去優勢的台商,該如何思考下一步的布局?
大環境下,產業可能重新大洗牌,不只是疫情,中美貿易戰以及5G爭霸戰早已開打;未來產業更會面臨5G延伸大數據、物聯網、智慧製造相關需求與轉型。面對智慧製造的省思,得到結論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做過需留下數據」。當有效且確實的應用數據,才有助於企業的營運和管理。
打破傳產印象,智慧製造示範場域加值競爭力
金屬製品製造屬於傳統產業,除了傳統設備外,多數為人工作業。然而傳統產業可以高值化、高科技化,提高速度、技術門檻及附加價值,以智慧工廠來達到穩定的訂單及長遠發展。
金工中心在經濟部工業局的支持下,於2019年啟用 「沖壓模具產業智慧製造示範場域」。此場域全採用國產設備,建置產線智慧管理資訊平台、機器手臂與智慧品管系統,並於模具上安裝感測器,協助降低模具開發錯誤與不良品產生的風險。未來將協助產業發展模具智慧製造,並提供產學單位觀摩研發,為台灣沖壓與模具產業開啟新的篇章。
近年,金工中心更號召30位博士專家投入研究扣件業的相關技術整合,並設置示範產線,邀請企業夥伴參觀。其中最有亮點的突破,即是模具調校。過去扣件模具調校只能依靠有經驗的老師傅,調校也需要4小時;但經過數位化並裝置感應器後,人員只要參照電腦數據校對即可,且能預警機台故障,減少人力、時間成本、同時也降低產品不良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金屬製品產業拚三高,四面向著手轉型
全球激烈競爭下,台灣的金屬製品產業極需提升製造層次來擺脫削價競爭。臺灣因先天優勢不足,應儘量避免與對岸三拼,所謂三拼即「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林處長強調,台灣應分散市場,並且達到三高,三高即是「高品質、高附加價值、高技術障礙」,當企業以智慧製造拉高了層次、強化內部管理,競爭力也就跟著提升。
投入智慧智製造應先整體規劃、再階段實施,逐步達標。林處長提出了導入前的三大思維主軸供企業參考:
● 看全局:觀察國際市場的趨勢,同時參照成功、失敗的案例;
● 看內部:檢查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及需求,再進一步規劃,對症下藥;
● 善用外部資源:政府政策、學研機構、SI(系統整合)廠商等,許多資源能夠利用。
疫情的影響既深且廣,製造業生態也必然產生改變,但「改變」代表潛藏了一定的機會與商機。面對未來趨勢,智慧製造將是存續的關鍵。智慧製造,它的存在從不是為了要取代人力,而是協作、提升人力的角色。
林處長提到,能在疫情開始,從人才培育、技術深化、精實管理、創新營運等四面向著手改變轉型;有了決心、明確的方向及專業的合作團隊,成功之路必定離你不遠。
林崇田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精微成形研發處 處長
簡介: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系博士,現任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精微成形研發處處長、台灣馬達協會監事及技術委員會主委,於各企業與國內相關機構發表「智慧製造與產業發展」近40場演講,專長為自動控制、機器影像、精密對位、智慧製造、精密製造。
相關資訊
-
從政府口罩國家隊的機制,反觀企業因應與思考
世界各國均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與衝擊煩惱不已,全球經濟動盪充滿不確定性,如何思考因應與未來佈局?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超群副所長從綜觀與產業面剖析。
-
對抗未來不確定的策略思考:供應鏈朝向多元化
橫掃全球的新冠肺炎,讓製造業不得不思考如何因應這場未來不確定性,唯有檢視自身企業生產供應是否過度依賴少數元素,並加強彈性因應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