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未來不確定的策略思考:供應鏈朝向多元化
文:林冠維 2020-06-09
製造業因疫情掀起變革,長期抗疫的因應建議
主談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張超群 副所長
橫掃全球的新冠肺炎,讓製造業不得不思考如何因應這場未來不確定性,唯有檢視自身企業生產供應是否過度依賴少數元素,並加強彈性因應的動能。
生產供應多元化、未來對抗不確定的策略思考
純粹從中國大陸來看,中國對台灣資訊電子業的依賴相對比較高,這部分未來市場佈局要考慮多分散。如以大陸為出口對象,台灣廠商在電子、電機、機械設備跟紡織上面的一些上中游原料供給,其對臺灣或對中國的依賴會比較高的話,未來供應商管理應該來源多元化,需要多做一些思考。
看到這樣的趨勢,在下游的產能移動時,也希望供應鏈會跟著動,但供應鏈移動可能要花5到10年才移的完。所以,佈局選擇時,可能有一段時間還是需要依賴中國大陸的供應。這段期間越南很吃香,尤其北越河內附近,可能就是台灣廠商去設廠的首選。此外,未來從企業總體風險的管控,很多廠商在談要到異地備援,可能發展自動化等。
企業應該在不景氣時投資,因為蓋廠生產要一段時間,最好是剛投資完工廠、剛開工,景氣就恢復了。可是在最不景氣的時候,投資有很大的風險。尤其是上市公司,要經過董事會同意才可以做比較大額的投資,是一種策略思維跟心態的調整。
從產銷人發財看如何因應,長期企業運營思考
針對短期跟中長期來說,從企業產銷人發財不同的角度來看。從生產面,如果現在的供應鏈不管生產在中國或台灣,如何讓原料供應不斷鏈,可以適當擴增一些合格供應商的名單;另外,從銷售面,訂單是不是可以及時通報,客戶服務系統如何運作? 再來,從人事面,遠距上班會議的設施、交叉輪值、出差等這些都要談 。
從研發面,雲端的協作平台、園區會議設施、研發管理的流程、個人防護設備等,尤其在疫情之下,如果能夠發展出一些能夠防疫的產品或設備,就會很好。從財務面思考,越不景氣有越多的現金在手上是越好,怎麼樣處理應收賬款、現金流量與財務危機的一些應變計畫等等,應有一個應變的計畫。此外,如果沒有一些適當的隔離場所、個人防禦設備、甚至用過的一些防疫設備之丟棄處理,這些都需要思考。
企業在面對疫情時,短期應去思考短期可以做的事;中長期而言,就依照現在的生產佈局及客戶需求市場分佈進行規劃。另外,加大智慧生產自動化的比例,越來越多的企業談到,不只是降低人力需求,生產會越來越有彈性,滿足各個不同需求的客戶。
如何利用智慧製造與自動化生產,還有掌握核心技術,是免疫的一個關鍵。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就是最好的個案,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所以比較不受疫情影響。如果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如台灣最有名的光學鏡頭,就比較受需求的影響。 以上說明,企業可多進行中長期思考與佈局。
工研院 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張超群 副所長
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兼任教授級專家,專長領域為新南向產業與政策研究、兩岸產業與政策研究、再生能源/生技/石化產業分析、計畫管理與績效評估、技術預測與科技前瞻
相關資訊
-
新興技術百花齊放,數位化浪潮如何席捲?
數位經濟不是新議題,生活中數位科技已無所不在。相較過往技術一枝獨秀,現在新興技術百花齊放,數種技術同時達到商用階段,彼此組合出更多元的應用情境,進而推動數位浪潮席捲全球產業。
-
從政府口罩國家隊的機制,反觀企業因應與思考
世界各國均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與衝擊煩惱不已,全球經濟動盪充滿不確定性,如何思考因應與未來佈局?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超群副所長從綜觀與產業面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