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质,是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整合,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来实现的。在现代企业中,没有反应快捷的现代信息网络,就不可能及时有效地优化配置企业资源,降低生产或服务的成本,提高质量,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企业现代信息网络的建设,必须以全面、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为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
一、 信息资源规划的意义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的信息从采集、处理到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其核心是运用先进国家的信息工程和数据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总体数据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促进实现集成化的应用开发。它的重要作用在于解决企业信息化的三类问题。
(1)系统集成问题
这类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网(Intranet),接人了国际互联网(Internet)并建立了网站,计算机应用已有相当的基础,但多年来分散开发或引进的信息系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如何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实现系统集成,是IRP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2)系统重建问题
新建的企业需要建立新一代信息网络,或者企业原有信息系统陈旧落后需要重建,整套引进新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等应用软件,企业能否取得成功,这是IRP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3)系统选型问题
企业信息化到了中高级阶段,企业领导和CIO需要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总体把握,指导SCM、ERP、CRM等应用管理软件的选型并保证成功实施。特别是当业务发展变化以及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水平提高之后,企业的业务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会对现有的一些应用系统不满意,但对期望的新系统的需求又讲不清楚,这就面临如何进行应用软件开发或进行选型的问题。
解决这二类问题,需要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在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建立起企业信息系统功能模型之后,然后根据各子系统、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的具体情况,优化、整合、选购、定制或新开发,从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完善的信息系统。
二、 信息资源规划的类型
1。整合应用项目
对于已成熟应用的系统,既要继续使用,又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需要建立少量的数据转换接口,与新的数据环境交换数据,即通过数据集成实现新老应用系统的整合。
2.改造应用项目
对于已成熟应用的系统,如果建立数据转换接口与新的数据环境交换数据,其接口工作量庞大且复杂,就应该按新的统一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改造老的数据结构,也相应地修改应用程序。这实际上是不通过接口实现数据集成。
3.定制应用项目
要求开发商按统一规划建立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为企业开发新的应用系统。
4.购入应用项目
选购能与统一规划建立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都“对上号”的应用软件。般要求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都相符十分困难,需要与供应商协商解决部分的定制或改制,以较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需要。
5.新开发应用项目
完全按统一规划建立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组织自行开发、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
总之,企业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或引进,必须在搞好信息资源规划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处理,不可简单照搬所谓“先进软件”。这些,都需要企业CIO认真切实把握。
三、 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作为工程技术,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支持工具等内容。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过程就是企业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提升,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选购或重新开发。
1.重视总体规划中的总体数据规划
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在进行MIS开发时注意了总体规划工作,但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很少将总体数据规划列为总体规划的主体。
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无论是企业内各职能区域间的信息交换,还是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仅靠Web页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企业外部的各种查询请求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到网络中心,经过对网络中心数据库的检索,才能以动态Web页面的形式返回。企业内各职能区域间信息流通较快捷的机制是存取共享数据库。由此可以看出,要真正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流动、共享和应用,需要面对的较基本、较重要的问题是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起结构稳定、信息丰富、更新及时的共享数据库。
2.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
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可以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际上是用户需求的综合反映和规范化表达;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较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都要体现在数据模型之中。
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长期解决不好的“老大难”问题,就是用户讲不清需求,分析人员所做的“需求分析”并不能真正反映用户的需求。信息资源规划强调将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紧密结合起来——需求分析是系统建模的准备,系统建模是用户需求的定型和规范化表达。我们在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内容(而不是按照现行的机构部门)划分出一些“职能域”;然后由业务人员和分析人员组成的一些小组,分别对各个职能域进行业务流和数据流的调研分析;进而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作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逻辑框架。在做业务流分析的时候,要注意识别主要业务过程,研究新的管理模式,即与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做数据流分析的时候,要调研分析职能域之间、职能域内部、职能域与外单位间的数据流,而且要做出流量的估算。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调研分析,才能进行科学的综合,得出模型化的认识,使企业领导、业务人员和分析人员在信息化建设“要做什么”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3.加强两类人员的密切合作
传统的“总体规划”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认为开发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纯技术工作,完全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完成,业务人员基本上不沾边。实际上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要求业务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只有他们才对业务流和数据流的问题有发言权,由他们提出的系统功能和信息服务的要求,才具有系统开发的推动力。但是,业务人员需要分析人员的帮助,以便准确、清楚地表述需求;分析人员需要向业务人员学习,深人了解业务运作机理和管理经验,以利于创造性地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实际上,上述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都是在两类人员的密切合作下完成的。
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包括对大量复杂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尤其是在众多人员分小组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定义与理解的一致性。因此,在技术层面上,业务人员与分析人员有效地相互沟通还需要有OA软件工具的支持。这种工具将信息资源规划的标准、规范和方法固化到软件里,并使用工具引导规划人员去执行标准,建立规范化的技术文档。
4.信息资源规划的实施框图
总体数据规划和“两套模型、一套标准”的建立实施必须以数据管理标准的建立与实施为基础,否则总体数据规划的成果无法在集成化的系统开发中落实。在进行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中进行数据管理标准化工作(不是先搞总体数据规划后搞数据管理标准,也不是先搞数据管理标准后搞总体数据规划),从而使总体数据规划更为扎实,其成果更能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因此也可以说,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贯穿于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资源规划的过程。图8—1是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框图,从中可以看到总体数据规划(左侧)与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右侧)的结合。
上一页: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下一页: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系统选型
相关新闻
-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系统选型
企业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后,接下来所涉及的问题通常都是信息系统的选型策略问题。(2)依选型中的时空因素 按系统选型过程中时空因素的不同,也可以有多种策略,如整体规划、一次选型;整体规划、分期选型;分期规划、分期选型等。
-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咨询
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方协助客户解决问题,这种合作模式本身所特有的角色定位也将赋予咨询公司更多的价值。更应从咨询师的沟通渠道、角色定位、问题切人、思维方式等方面学习、模仿,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
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质量评价的关键是要定出评定质量的指标以及评定优劣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信息系统价值评估模型,在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中包括:定量指标,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定性指标,即宏观和微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