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轉型究竟能帶來多少多大的效益?

文:陳祈廷

數位轉型 數位經濟 智慧製造



21-2.jpg


過去,往往寄望於一套軟體就能解決關鍵管理問題,並獲得生產率的提升。現在,為了改善瓶頸,必須進行管理模式和營運流程的調整,在新興技術的支撐下更有效率地達到成效、收穫效益。




新冠疫情對企業而言,就像是一場檢驗企業數位轉型的大考。數位技術的應用成為應對疫情的重要指標,在根本上改變企業經營模式。如何建構符合企業本身的數位轉型之路,成為每個企業的關注所在。


數位經濟時代下的製造業

近年來,數位經濟帶來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層面,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瞄準互聯網、大數據這些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謀求新一輪價值轉型。


台灣政府亦提出「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年)」,以「數位國家、智慧島嶼」為總政策綱領,打造堅實數位基磐,推動創新經濟,促進產業導入數位創新,提升數位經濟價值。


當下數位經濟的內涵,不僅包含互聯網的數位產業化,更包含其他各行各業的數位化,即「產業數位化」。「產業數位化」是傳統行業借助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在研發、生產、製造、銷售等環節創造更大的價值。


從生產來看,數位技術的應用降低生產成本。最終產品若屬某類資訊和知識的產業,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其傳輸、複製幾乎不產生損耗,只需付出很低的邊際成本,就可實現產量的增加。因此,以資訊和知識作為投入的產業,其投入幾乎不會產生有形損耗。


數位技術實現了生產的智能化,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能夠部分地替代人的認知活動並提升這些活動的效率。


此外,隨著數位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日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靈活的、訂製化的生產,可以更加直接、快速、準確地對接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從而通過柔性的生產和物流系統,實現產品的多樣化和訂製化。


下圖的XD公司就展現數位轉型的具體效益,該公司原先大客戶比重過高,故戰略上要求拓展小客戶及管道市場。而小客戶機種變化太多,無法多樣少量交付,在成本與交期均不具競爭力。透過經營指標診斷,並解析流程與管理模式,使用自動化工具加以改善,在線上接單管理、產品標準化選配、預測要貨管理、效率化生產等,將流程斷點串接起來,成功達到月接單量提升107%,業績提升150%,材料庫存大幅降低,存貨周轉提升3倍,交付週期大幅縮短一半。


數據賦能 數位化轉型價值起點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有90% 左右的製造企業面臨數字焦慮。他們想要擁抱數位經濟,但種種顧慮導致其猶豫不決。整理如下:


1. 看著別人轉型,不管成功與否,會焦慮。

2. 政府相關政策,企業沒法跟進,也會焦慮。

3. 近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看著盈利狀況日下,更加焦慮。

4. 今年的疫情,許多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更是焦慮到無以復加。


目前許多企業正面臨降本、增效的挑戰,層出不窮的創新商業模式,讓製造業已沒有辦法在傳統技術手段下,在關鍵的生產效率指標上給出優化空間。製造業迫切需要將數據融合到經營管理與生產運營活動中,以滿足面向服務化、智能化的下一階段效率轉型。


數位經濟時代的企業數位化轉型,以數據為核心,新興技術為手段,企業實現組織解構與智能化重組。企業管理層需明確數位化戰略,建立從數據出發的管理體系,對業務流程展開端到端的重構和解析。


過往,企業的運營管理往往從業務流程入手,建立電子單據傳遞下的流程驅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管理資訊系統,其好處在於可以自上而下,預先定義所有的業務流程和處理邏輯。過去的工業化時代,流程驅動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並帶來了規模化的生產。


而數位化時代,數位轉型的目的,就是縮小企業目前在做或可能要做的流程,將流程轉化為軟體,實現自動化,剩下的就是數據。數位化將運營過程沉澱成數據,這使管理者從數據視角、而不是過程視角,來查看他們的業務。


數據驅動,意味著以數據為核心。將企業的數據資產進行梳理、整合、共用、挖掘等,透過數據應用結果看到業務的本質,從而驅動業務的運營、戰略的制定和創新的產生。


企業數位化轉型效益實踐

數據顯示,數位化轉型預估可為製造業帶來 8% ~ 13%利潤的提升。


提質、增效、降本、減少庫存是企業永恆不變的投資效益追求。過去,企業往往寄望於一套軟體就能解決關鍵管理問題,並獲得生產率的提升。現在,為了改善瓶頸,企業必須進行管理模式和營運流程的調整,在新興技術的支撐下更有效率地達到成效、收穫效益。


以裝備製造業為例,面對少量多樣、產品生命週期短、長期產能過剩的產業趨勢,單純追求時間與效率、效率與效益已無法滿足企業增強競爭新優勢、創新服務與創造價值及差異化的數位化轉型需求。


面對以機台聯網大數據為基礎的智能化趨勢,裝備製造企業已開始尋求,通過基於AI人工智慧學習的大數據預測性維修分析,對機台設備運作履歷監控及異常偵測預警,以實現更長的回應時間,有效預防設備嚴重故障及在製品異常損失。


有數據顯示,預測性維護可以減少裝備製造企業的設備停機時間最高可達50%,降低10%-40%的設備維修成本,通過延長機器的有效生命,降低設備資產投資幅度可達5%左右。


結論

透過數據驅動,連接一切資源,並對資源再整合、再利用,建立以「管理議題」為核心的經營迴圈,是企業運作數位化的根本目的。要達成這個目標,網路化、分佈式的知識、流程、機制的建立就是重中之重。利用資訊力在創新方面的賦能,促進傳統業務的升級或衍生新的業務模式,從而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


6.jpg



相關資訊

  • 數位轉型 數位經濟 資訊力 數據驅動

    數位經濟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數位經濟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資訊力的主導地位就表現在通過對數位化資訊的及時獲取、有效控制和高效利用,降低或消除不確定性,並將數位化資訊轉化為物質和能量,進而為企業構建持續發展的動力、持續盈利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等。在資訊力的核心驅動下,洞察力、協同力、敏捷力,既獨立發揮作用也相互協同演進,催生企業的客群擴展、產品升級、管道型態變遷、行銷方式變化以及商業模式創新,最終使企業通過全面的數位轉型獲得新的核心競爭力。

  • 智慧製造 數位轉型 工業物聯網 工業大數據 數據賦能

    數位轉型迫在眉睫,解決您"不會轉、不敢轉"難題!

    數位經濟的發展帶動著產業朝跨世代、跨境、跨領域、跨虛實等趨勢發展,也促使全球產業格局翻轉。如果能掌握數位經濟的運作原則,就有機會成為生態系裡高價值的創造者與參與者。此時,新冠疫情正引爆全球遠距數位商機,促使產業加速數位化脚步,不少企業以"數位抗疫"為契機,積極推進數位化升級,提升管理效能,降低運營成本。對此,台灣製造業該怎麼把握轉型機會?

  • 製造服務化 數位轉型 創新 服務產品化 成果經濟

    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增值點?以服務產品為核心盈利模式

    製造業服務化最根本的轉變就是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轉變;若要達到轉型,必須深刻理解客戶需求和行為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從主要依靠製造產品帶來新增價值的盈利模式轉變到以服務產品為核心的盈利模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