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智慧製造時代下 軟體驅動硬體

重塑智能+管理新佈局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8-06-20 17:08:56

工業4.0

什麼是智能?「能用軟體就不要用硬體,能用人工智慧就不要用人工。」鼎新數智智能製造中心 蘇景峯 顧問專家引用張善政 前行政院長的分享,開門見山地指出當硬體發展到極致時,就是流程僵固的開始,軟體則保有靈活的彈性,由軟體來控制硬體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而智慧化不是要取代人工,而是讓人的工作發揮更有價值,這是我們所需要追求的智能化。

軟體定義一切》工業4.0是一場在末見世界中的戰爭-李傑 博士

蘇景峯以「無人車」舉例,透過智能時代下的產物,進一步來探討軟體運用分為二種,一是硬體設備控制軟體,一個是導航軟體,後者能時實的追蹤交通路況,若遇到前方塞車或事故時, 能計劃調整路線繞行,借以指示車輛前進的方向;車體上的感測器,、控制器則操作機械發揮性能,以取代人類操作,故操控是手段,順利抵達目的地是较終目標。

再舉智慧冰箱為例,冰箱數十年發展下在硬體的發展已經到了極致,但賦予它軟體及連網的能力,就能作到食物保鮮、食品效期管理、節能掌控或是自動下單補貨的功能。

實證了智能時代產物是由軟體來決定價值,由軟體趨動與定義一切。

對於製造企業而言,工業4.0若是以軟體的角度來切入,是否能帶來更多的發現與價值呢?

沒錯,在物聯網(IOT)、互聯網、資訊技術、資料分析、數據監控…新技術發展之下,確實可以挖掘出企業未被察知的核心能力。借由重新審視原有的核心能力的現狀與未來,也能透過新科技的助力,重新組合成為核心競爭的資源。

這是我們所謂的「回歸到工業4.0的管理本質」,在敏捷、個性化、服務化的末來競爭上,取得領先的優勢;這是新的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這更應該在資訊競爭能力的競爭,真正輸贏的決勝關鍵是如何運用這些資訊,因此轉型智慧製造的關注點,應從硬體轉向軟體,並趨向軟硬融合、虛實融通才是勝出關鍵。

智能革命基於需求》需求,是變革的一切源頭。

對製造業而言,工業4.0同樣是因需求轉變驅動企業改變而生,到底企業是否需要智慧製造,就得回到管理需求本身。當各國持續關注工業4.0推動企業轉型之際,鼎新在智慧製造戰略發展的出發點,同樣在於回歸管理需求,逐步搭建起智慧製造生態圈以提供较完善且较合適解決方案。

智慧製造落地瓶頸─目標與需求矛盾

對比各國關於製造業轉型發展的戰略規劃,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場佔據製造業產業變革制高點的爭奪中,各國都將發展智慧製造作為其戰略核心,不斷推動製造業向數位化、網路化、智能化發展,進而向服務化轉型。以智慧製造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將是釋放未來競爭力的關鍵,發展智慧製造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

為降低生產維護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因應智慧彈性生產解決勞動力不足的課題,各國積極推動智慧製造引領製造業升級轉型的產業革新重要方向。

然而,當前智慧製造的發展仍處於初始階段,企業對智慧製造的理解不統一,對自身智慧製造的定位、現狀和發展路徑不明確,缺少系統性的方法論來指導實施,缺少行業內實施智慧製造的經驗和做法案例等問題亟待解決。一

方面,政府和各類企業具有推廣和發展智慧製造的強烈願望,在智慧製造發展與應用的機會進行深度的探討;另一方面,企業對自身到底處於智慧製造的什麼水準並不清楚,不能明確該如何去分步實施智慧製造。供需不對等的矛盾,極大地影響了智慧製造的有效實踐。

智慧製造何去何從?回歸市場與管理需求

智慧製造

製造企業目前處於智慧製造的什麼水準?企業該如何確立投資範圍,做出適宜的規劃?企業成功實施智慧製造的關鍵點是什麼?如何分步實施?道出身為企業主或專案負責人的心聲,尤其在內外壓力之下,企業不得不尋求資源與支持。

智慧製造,是集成橫向與縱向,以及端到端所有資訊,包含即時監控、遠端控制、資料分析與預測等價值鏈的結合,可拉近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距離,協助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快速建立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化的智慧製造模式,而達到「隨需而至 隨需而制」的新境界。

通過核心資訊建置,回歸企業较基礎的管理本質檢視,將企業數位化的能力和營運流程的能力提升之後,才有機會將精准資訊對外串聯。究其本質,仍是內部組織的變革及管理者思維的調整,尤其是對企業內部資源重新配置的思維轉變。

于此,實現智慧製造,即是回歸製造業的管理本質-降本、增效,可以透過庫存水準、生產效率及交期承諾的營運效能來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蘇景峯表示:「為了追求工業4.0而投資的觀念需要被導正,應該是在追求企業永續經營的營運效能提升的前提下,有哪些新技術和自動化設備需要投入。」

我們知道,提升生產現場效率、訂單交付能力以及庫存周轉水準三大智慧製造關鍵指標,可為企業加速實現智慧製造提振核心競爭力。鼎新希望能讓企業對智慧製造的想像得以具體實踐,通過自動化的快速回應機制與資訊彙報能力,讓企業達到高效營運的目的。

源自管理的工業4.0評估方式》貼近產業實況的工業4.0智慧成熟度評量報告

大家都想知道,我們距離工業4.0有多遠?鼎新為能引領企業逐步且正確朝往智能化發展,2016年推出「工業4.0 成熟度評測」乃根據智慧製造整體藍圖框架展開構面,告訴製造業where we are,結合智慧製造的特點和產業輔導經驗發展一套評量標準,提供企業業自我評估與診斷。

企業評量投入智慧轉型前要知已知彼

《邁向工業4.0智慧成熟度評量》乃通過分析智慧製造的核心和內涵,借鑒能力成熟度的思想,提出智慧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明確智慧製造發展路徑以及不同等級成熟度的關鍵特徵和要素,從而為各類製造業發展自身智造能力提供方向。通過智慧成熟度評量,以計畫實施工業4.0 為基礎,盤點企業各個運作環節的人力與系統設備間實際執行的占比,衡量出人工、半自動、自動、智能四種主要區段,依實際執行落實度加減分,經各行業的企業流程的關鍵度加權評比後,可得知企業各項運作環節對人力的依賴性。

蘇景峯強調《邁向工業4.0智慧成熟度評量》,著重在企業使用智慧化工具的「成熟度」為評量標準,因為擁有自動化設備、或是擁有資訊系統,並不表示可使用這些資源作到真正的智慧化。

在2016年產業智慧成熟度評量報告中,受測企業筆數為3,947家,可由數據上觀測臺灣產業的中堅企業區塊,仍在致力朝半自動化的智慧製造路徑前進。

工業4.0對很多企業而言相當遙遠,然而企業在做完智慧成熟度評量之後,該如何來追上?下一步要怎麼調整?是受測企業较常延續提問的,蘇景峯認為上述的問題,若以用開放式的「問答題」思維,會讓企業花費過多的時間在討論該怎麼做的功夫上,而工業4.0已經是進行式,產業競速轉型的時代,應該翻轉思維,用「選擇題」的方式,快速聚焦目標方向找出思緒。

工業4.0評量
邁向工業4.0成熟度評量-2016年行業別評量調查報告,資料來源:鼎新數智

有想法也有方法,實踐邁向工業4.0

「企業主對工業4.0的理念與我們契合,也填寫完智慧成熟度評量,知道自己的現況水準並比對同產業的狀況,可以很好的運用,作為策略選擇時的參考依據」,蘇景峯分享輔導過程,企業主對《邁向工業4.0智慧成熟度評量》,確實對投入工業4.0前,讓企業能自我檢視並標定策略方向的重要性。而要實現智能轉型策略時,戰略的抉擇就應按著管理需求的目標來選擇可執行的應用方案來實踐。

2017年緊接著登場的是《邁向工業4.0企業管理需求評估》,透由評測為企業提供一個理解當下智慧製造狀態、建立智慧製造目標和實施規劃框架,亦即where to be,進而達到針對性智慧製造能力提升之目的。

《邁向工業4.0企業管理需求評估》同樣以製造核心過程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生產現場支持要素等企業管理全流程展開企業短中期目標,從採購與外包、儲運管理、銷售管理、生產管理、工廠與派工管理、現場製造管理、品質與測試管理、廠務管理等八大構面企業可以從瞭解自身需求與目標,檢核運作現況,得出與同業相較下在各項目的占比,此一占比可作為能力差異參考依據,進而針對落差找到下一步努力與改善目標。

以銷售管理目標為例,從客戶下單、接單,業務報價、訂單追蹤與客戶關係管理等面向展開題項,評估企業在產品溯源管理、需求產品自動/快速報價、自動審核訂單、電子商務管理等需求與市場需求占比,進而掌握關鍵需求或不足,再針對評估報告結果,給予智能化方案建議。

受測企業依據思考的短中期的管理目標來評選,提供具體的選項來協助企業聚焦,同時也是提供企業一個思考的方向,蘇景峰補充說明,在需求評量受測結果當中,有二個重要的解讀意涵:首先是各題的答項延襲了第一代評量的精神,從填答中呈現目前企業的智慧成熟度層次,而另一個解讀則是提供同產業之間的比較數值,了解產業未來期望的智慧化管理目標,檢視目標和別人是否一致,提供企業思考與檢視自身的競爭力與領導地位上,是否有更多突破點、有哪些優勢點可以強化或是發掘新的競爭優勢。


更多案例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