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你的利润?生产现场的七大浪费!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23-05-18 10:01:00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你是否经常抱怨不赚钱,利润薄?但如果细细观察,会发现工厂、车间充满了浪费,如果这些浪费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相应的利润指标也会有所提升。
生产车间七大浪费
01.表现形式:
生产过多 | 生产过早 | 妨碍生产流程 | 成品库存,半成品库存增加 | 资金周转率下降
02.产生原因:
与顾客交流不充分 | 依赖个人经验和思维制定生产计划 | 人员过剩,设备过剩,大批量生产 | 生产负荷变动 | 生产过程中产生问题(如产生不合格产品和发生机械故障) | 生产速度提高
与客户充分沟通 | 生产计划标准化 | 均衡性生产 | 一个流程 | 小批量生产 | 灵活运用看板管理技术 | 快速更换作业程序 | 引进生产节拍
01.表现形式:
在反复作业的过程中,标准作业管理不完善 | 表面作业 | 停工等待 | 机械设备、人员富余
生产工序流程不合理 | 前道工序和后道工序出了问题 | 停工等活,等料待工 | 设备配置不合理 |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能力不平衡 | 大批量生产
引进均衡化生产,生产节拍的概念 | 努力使生产工序流程合理,发现浪费 | U字型设计 | 快速更换作业程序 | 再分配作业 | 禁止停工等活时的补偿作业 | 生产线平衡分析 | 认清表面作业 | 安装能够自动检测到异常并且自动通知异常的装置
01.表现形式:
在不同的仓库间搬运和移动产品 | 空车移动 | 搬运的产品有瑕疵 | 空间的浪费使用 | 搬运距离和搬运次数 | 增加搬运设备
欠缺"搬运和寻找不是工作"概念| 生产布局不合理 | 活性指数低 | 与生产顺序组合时,研究商讨不足
培养不用搬运的概念 | 确定最佳搬运次数 | U字型设备配置 | 小容量化 | 活用各种搬运方式(豉虫搬运方式等) | 成套搬运模式 | 提高活性指数

01.表现形式:
为不必要的工序和不需要的作业增加人员和工时数 | 生产效率低下 | 次品增加 | 按照过去的习惯操作不加改善。
生产工序设计不合理 | 作业内容分析不充分 | 对人和机器功能的分析不完全 | 处理异常停止的对策不完善 | TPM不完善 | 夹具工装不完善 | 标准化体制不完善 | 员工技术不熟练 | 缺乏原材料
改进以往的习惯操作方式 | 解决现场主义问题 | 研讨检查方法 | 使生产工序设计合理化 | 运用夹具工具 | 生产自动化 | 贯彻标准作业 | 研究原材料对策 | 完善设备故障处理经验 | 培训作业熟练的TPM作业人员
01.表现形式:
成品半成品库存积压 | 库存管理费用(仓库和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损耗费等) | 产生库存是掩饰过多问题的结果。
均衡化生产体制不健全 | 多准备些库存是交货期管理的基本意识 | 设备配置不合理 | 提前生产 | 在待产时期人员过剩 。
与客户充分沟通 | 培养库存的意识 | 生产工序流程化 | 贯彻看板体制,将物品与信息一并运送 | 使生产工序中的问题无限接近于零
01.表现形式:
不产生附加值的动作 | 生产效率低下的动作
机器与人的作业不明确 | 无意识地实施了无附加值的动作 | 生产布局不合理 | 培训不充分
生产工序流程化 | U字型配置 | 对生产低下的动作加以培训并且贯彻落实 | 善于发现和消除表面作业 | 活用标准作业组合表 | 根据是否会产生附加值研究相应对策
01.表现形式:
原材料的浪费 | 开动率低下 | 检查的浪费 | 客户索赔引起的企业信用低下 | 库存增加 | 再生产浪费
对于可能产生不合格产品的意识薄弱 | 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产品质量 | 检验中心的检验标准不完善,特别是功能性检测 | 培训体制不健全 | 客户对质量要求过多 | 缺乏标准作业管理
产品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 | 坚持贯彻自动化和“三现”主义 | 制定培养相关意识的对策 | 通过不断问为什么的对策,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 引进预防错误的措施 | 确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 使改善活动和质量体系(ISO9001)相结合

“消除”七种浪费的步骤
用精益管理武装现场管理、用协作消除生产浪费。通过推行认识浪费、发现浪费、消除浪费,促进产品制程、控制材料损耗;提升经营绩效、降低经营成本。
上一页:亿田智能&鼎捷数智强强携手,打造行业标杆数字营销项目
下一页:连续四年!鼎捷数智再次上榜“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百强
相关新闻
-
连续四年!鼎捷数智再次上榜“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百强
近日,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互联网周刊》联合德本咨询发布“2021年度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TOP100”,鼎捷数智再次上榜,连续4年荣登榜单,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获业界高度认可。
-
调研20000家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
近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基于2万多家制造企业生产运行数据,研究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对国内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展现
-
亿田智能&鼎捷数智强强携手,打造行业标杆数字营销项目
嵊州素有“中国厨具之都”的美誉,销售的厨具系列产品数量占全国市场的25%左右。近年来,嵊州又新增一个头衔—“全国最大集成灶产业集群所在地”,集成灶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来自证券时报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