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仓库管理如何做到“账物卡”一致?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23-05-24 10:31:00


仓库一旦容量大了、品种多了、周转快了,要保证账实相符就不那么容易,稍不留意就会形成混乱的局面,对生产、销售乃至整个企业运作都会造成困扰和损失。可以说,账实相符是观察仓库运营状况直观的硬指标。

仓库物资的三清、 两齐、 三相符:

三清:数量清、材质清、标识清;

两齐:库容整齐、堆码整齐;

三相符:帐实相符、帐卡相符、卡物相符。


仓库管理如何做到“账物卡”一致呢?


01.明确职责

在一个进出频繁的仓库,很多不同的岗位都会对货物的数量变化产生影响。

叉车司机会整托整托地进出货物;

仓管员(拣货员)会对零散货物进行拣选;

搬运工会进行装卸堆码操作;

质量控制员会抽检或隔离(释放)产品;

……


他们的日常工作都跟货物打交道,若是没有界定清楚各自的职责,就会相互影响乃至发现数量短少时相互推卸。所以,首先应明确划分各个岗位对库存精确性的职责。


比如搬运工只允许在装卸区域作业,发生破损或发现数量不足时不准私自进入仓库搬货补上,必须通过现场管理人员记录后安排;

仓管员对自己拣选的货物负责,每一件货物进出都要求记录在案;

车间领料员要开单领料,做好物料记录;

....


02.流程规范

对于仓库进出和移动货物的所有操作,应做一次完整的梳理,清晰了解每一次货物移动的方式,是手写单据、货位卡、仓库管理系统还是扫描枪或其他工具,如果梳理过程中发现有缺失或有漏洞的地方,应及时补上,而不是在发现有大的差异时,找不到某个中间环节的记录,以致最终没办法解决。


比如梳理推行《仓库管理制度》、《进料作业流程》、《退料作业流程》、《领料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成品出仓作业流程》、《帐务处理制度》等流程制度,对仓库物料以及帐务处理进行规范。


03.检查机制

一边操作、一边还要记录,难保在某些时候会有疏忽,或者产生意外,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检查纠错的机制,而且这种事后的机制不能跨度太久,一定要快速高频,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原因。


比如每个操作人员在交接班前要完成自己作业过的库位、品种相关的数量核查;

现场管理员要每天做一次盘点(至少高货值的品种);

仓库主管要定期进行抽查盘点,对比系统数与现场实物数、手工记录数是否一致。


d1-1.jpg

账、物、卡三者一致本来是仓库管理的基本要求,但在仓库储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周转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必须做到以上三点,才能确保管理有序,保证库存精确性,不至于造成损失。


仓库周转快了,要保证遵守仓库管理的基本原则就不那么容易,比如重要的一条“先进先出”原则。对于仓库管理者来说,“先入库的要先出库”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要想做到严格遵守“FIFO”(First In First Out),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01.标准清晰

通常的仓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中都会包含FIFO的要求,但往往不够突出重点,也不提及检查机制和违反处理措施。应该对操作的人员(叉车司机、仓管员等)清晰地传达标准要求,可以通过现场标识、看板、检查清单、交接班会议等办法来不断强调并保证FIFO的执行。


02.系统控制

仓库管理完全依靠人去执行制度,总是会存在漏洞的,最好有系统来控制。


在拣货、发货操作时,系统会自动指派旧批次的库位;

在出库扫码时,扫描枪自动提醒此SKU是否为最旧批次;


不按FIFO操作的记录都被禁止或者当作异常数据来处理,才能防止人为的疏忽或偷懒。

03.设施辅助

以前的库位设计更多的考虑存储,较少顾及多批次、少批量操作的需求,现在仓库要“运动”起来了,之前的库位(尤其是驶入式货架)就有些不适应了(同一巷道中多批次时只能“后进先出”,单批次时又可能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仓库管理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仓储设施能够辅助解决运动起来的问题,其中横梁式货架、重力式货架、两头分别进出的穿梭式货架等都有助于做到FIFO的要求。


d2-1.jpg


先进先出原本是仓库管理的基本要求,但在现代仓库发货要求的批次变多、批量变少、周转变快的背景下,要考虑从标准、系统和设施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保证守住仓储管理原则,保障账料一致,不至于变得混乱、造成损失。

上一页:鼎捷数智&阿里云联合发布云上数字工厂解决方案,赋能专精特新加速度!

下一页:启泰模具:数字化管理,加速迈向智能制造

相关新闻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