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自主开发之路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摘要:小企业的流程自动化不必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系统的完整度,只要能满足日常的业务处理和控制需要,就是好的系统。总之,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具备的资源和对信息化的期望,灵活的决定究竟通过自主开发还是外购软件来实现信息化建设。
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战略管理、流程控制、人员管理、绩效考核等等;涉及到内部的各个部门,比如生产制造部、市场营销部、计划运营部、储运部等等;涉及到人员的各个层次,比如IT工程师、一线操作员、中层经理、高层领导。
信息化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建设得好,可以有效的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强内部管控,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设得不好,则有可能引发管理上的混乱,人心的浮动,生产的下降,市场的萎缩,削弱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
正是因为信息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心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大多严阵以待,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的同时,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先进的软件和专业的服务。不过,这样的全情投入对企业的资金、人员和管理上的要求就会比较高,只有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才能负担得起,而目前占市场多数的小企业则只能望洋兴叹,徒留羡慕与渴望。
山重水复之后,必有柳暗花明。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确困难重重,但绝不是无路可走。由于资金和管理水平所限,小企业很少能够走通外购软件和服务这条路,而依靠自主研发和实施的信息化方式,则为财务上捉襟见肘管理上粗放落后的小企业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我们首先从信息化的目标、层次和阶段来分析信息化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从中找出小企业信息化应当针对的重点和推进的步骤,结合目前软件和咨询市场的现状,分析出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信息化道路,以及采取自主开发模式的小企业应当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信息化的目标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标在于,通过信息系统的辅助,提升内部管理的水平,提升资源整合的能力提高企业的能力优势;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增强产业先见,增强决策能力,增强企业对竞争优势的把握能力,从而形成企业的发展优势。
信息化的三个层次
任何企业信息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发展和建设,才逐步达到较终的目标。
① 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维护
这是较低的层次,所谓的信息化其实只是简单的自动化,将手工的操作转化为自动化工具来实现,比如excel表格,简单的应用软件等。
这个层次实现的是较简单的数据采集,数据进入系统之后并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处理,而是以一种比较原始的形态存在着。即使有一些简单的逻辑存在,大概也只是为了验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设计的,与业务逻辑无关。
至于数据的维护功能,只是为了保持数据的准确,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及时的更新。
② 业务流程的规范和管理
处于这个层次的信息化,已经可以实现一些比较独立的业务流程的管理,通过系统对原来的手工流程加以规范和控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随意性和频繁变动。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流程总是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于控制,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把业务流程固定下来,通过系统内规范稳定的单据流转,提高业务运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透明度。
利用信息系统来管理业务流程,可以实现手工管理无法实现的迅速、便捷、准确,实现流程的可视化,提高管理力度。
③ 各种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这是所有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不断努力想要达到的。
对企业来说,提高某个业务的运转效率并不是信息化的较高目标,利用在业务中积累的数据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支持、发现运营中的问题、监控策略执行的效果、验证决策的正确性,这些对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分析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才是信息化追求的真正目标。
企业投入了那么多的资金、人工和精力获得的数据,只有当它们成为制定发展战略和实际决策中的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才是真正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的较终目的,所以系统中的数据是较重要的企业资产之一,必须充分的加以分析和利用。
信息化的阶段
针对信息化的不同层次和目标,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不同的实施阶段,这里提供一种划分的方式如下:
① 打基础的阶段
这个阶段,企业信息化刚刚起步,还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应该从较基础的硬件配置、网络建设、办公软件入手,首先要创造一个基本的IT环境,才有可能谈信息化。
② 专业化的阶段
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和网络环境,人员也具有了基本的电脑和软件知识,已经可以开始进行各业务领域内的系统建设和比较专业的系统应用,实现对各个业务流程的控制和对各个部门的管理。
③ 一体化的阶段
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在各部门内部实现了专业软件的建设,但是各系统只局限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跨部门的流程协调起来也非常困难,此时企业要做的是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企业内部的“一盘棋”。
④ 扩张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实现了内部的统一管理,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变成了来自外部合作伙伴的效率低下,此时企业需要以自身为核心对外扩张,通过对产业链的向前和向后整合,形成以本企业为中心的新的价值链。
信息化的道路
虽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企业的精力毕竟有限,既不能把每条路都走一遍,也不能随便挑一个,然后一条道跑道黑。企业应该对照可选的路径,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从中选择一个较合理的。
企业信息化的路径总的来说可以有这样几个选择:
① 外购软件 + 专业实施
优点:软件成熟,实施速度快,效果有保证。
缺点:资金压力大,实施过程对业务影响较大。
专业的实施顾问对行业的理解比较深入,经验丰富,但是费用比较高昂,通常实施费用比软件费用更高,因此企业的资金压力会很大。
为了保证实施效果,也为了节省实施费用,企业需要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投入较大的精力来配合实施,这样就会给企业的正常业务带来较大的冲击。
适合企业:
有充足现金流的企业,并且,所在产业成熟,业务相对稳定,市场上有适合的产品可供选择。
② 外购软件 + 自主实施
优点:软件成熟,实施费用低廉。
缺点:实施风险较大,效果无保障。
选择自主实施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会比较大。一方面,实施人员可能由于对产品不够熟悉,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而无法发挥出软件本身的特色和优势,影响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实施人员局限于本企业内部,无法达到实施顾问对行业的理解程度,因而无法通过软件的实施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影响企业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通常,自主实施的风险程度与企业的业务复杂度成正相关,与稳定性成反相关。
适合企业:
现金压力比较大,具备一定的IT人员实力,业务比较稳定,市场上有适合的产品可供选择。
③ 自主开发 + 自主实施
优点:灵活性高,费用低廉。
自主开发的系统可以满足企业比较独特的需求,实现许多外购软件无法实现的功能,随时满足流程变动的需要,更符合业务要求。而且软件和实施都由企业自己来完成,费用会
上一页:制造业信息化09年前景乐观
下一页:汽车行业信息化分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