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用制造业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制造业观念

文:原创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在这个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制造业“冬季”,更需要让企业的决策者看到信息化的价值,信息技术企业更应该抓住传统制造业企业对优化成本越来越迫不及待的诉求,创造出新的绩效,为制造业的精益化生产贡献力量。惟有如此,当经济形势好转之时,信息系统和工业化的融合才会迈出一大步。  

  12月6日,“中国IT财富(CEO)和中国信息主管(CIO)年会”,统称“IT两会”在北京举办。其制造业信息化论坛向人们展示出,在这个国家谋求整体经济机构转型的时机,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中国传统制造业,为企业“加芯”的趋势,以及其充分的可行性。

  打磨精益企业

  精益企业一直是制造业的努力方向,也是制造业的潮流所在。在制造业不景气的时候,更要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技术反复思考和利用,以完成各个层面的改造。长期沉浸在信息化领域的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说,“精益”这个词要贯穿到企业的文化中,从精益生产过渡到精益企业,较后形成精益思维。
  何谓“精益”生产?即对生产过程的“精简、消肿”,也就是采取多种信息技术,达到准时生产(JIT)、成组技术(GT)和质量管理(TQM)。同时,我们可以从技术上把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分为几个层次,对应管理上的产业层、管理层和底层信息化。朱森第表示,信息化打造精益企业的着力点是加强底层信息化。对业务单元的信息集成的关键是打通底层与顶层,从MES到ERP,从CAD、PDM再到ERP等,让信息技术融入产品和装备当中。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中认为,在这些系统当中,BI也值得关注。因为近年来ERP系统已实施成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有必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供管理层参考决策。他提出了两点问题: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寒冬”中,CIO们该思考一下如何度过?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哪些收益?

  精益制造需要IT

  在圆桌讨论时,来自厂商和大型企业用户的信息主管以及学者们不约而同提到“过冬”和“精益”这两个词。“过冬”是指现在形势看起来不太好,市场形势又逼迫企业采取各种手段实现“精益”制造,以减少开支,获得更多利润。看来这两个词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
  李中表示,以石化企业的信息化为例,企业大多有成熟的信息系统,信息化能在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减少企业开支,朝着精益生产发展。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孟青则认为,以他们企业为例,自主创新多依赖信息化的手段,精益研发是其中的一例,合力实现了数字化样机平台,减少了协调和沟通的成本,创建了一个质量设计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做更好的产品。企业正是看到了信息化所发挥的作用,因此,这两年持续对信息化进行投入。由此,他认为,关键还是要看信息化和业务之间的融合,如果融合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那么,“冬天”则不会出现。
  至于精细化管理,黑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郭玉森认为,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变粗放型经营模式,不能单纯依靠信息化,还要把管理人员拉进来一同讨论。对于IT帮助企业产品创新,身边有很多成熟的例子,三峡大坝是典型的案例,足以证明精益化离不开信息化。
  微软大中华区工商企业客户事业部总经理潘应麟则表示,在危机面前,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跨越多个企业的反馈积极而且高速的价值链网络,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并通过灵活完整的制造运营,提高品质,并降低成本,以确保良好的运营绩效。

>

上一页:ERP选型取决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类型

下一页:制造业ERP地位重大

相关新闻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