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制造业信息化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摘要:制造业信息化是加快制造业改造,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应该充分利用信息革命的到来,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大发展。信息技术集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现代化管理和生产制造等多项先进技术,对制造业企业的各个分系统实现了集成,达到整体优化运行。
何谓制造业?
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工业?工业是指开采资源并对其加工,从而为社会提供商品、服务或资源的生产部门的总称。如能源开采、采矿、石油炼制、化工、制药、食品、纺织、服装、电子器件、仪器仪表、汽车、机械等。
制造业是工业中的重要成员。在工业部门中,制造业占有中心地位。何谓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从以上定义来看,制造业的输入是各种自然的或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制造,输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这里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在这个定义下,那种采掘业(采油、采煤、采矿等)不属于制造业。例如,石油开采不属于制造业,而石油练制则属于制造业。
制造业企业是工业产品的生产者。制造业企业的基本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用户所需的工业产品(包括工业劳务);同时要求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以期取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造业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运作活动,是一个“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如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能源等),经过一系列或多种形式的变换(如,机械等行业的物理变换;化工等行业的化学变换),使其增值,较后以某种形式(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提供给社会。
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分工精细的复杂机构,它由许多生产环节和职能部门组成。生产部门采用各种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配备各种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从事产品的生产制造活动。制造业企业各部门各环节是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企业的所有职工和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了使企业达到这个共同的目标,必须通过企业管理过程,即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一系列管理手段,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职工的行动协调起来,按照统一的计划,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的。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客户定单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企业现有的库存资源,采购生产所必须的物料,安排生产设备和人员进行生产。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活动也是围绕着产品开展的,如编制产品的生产计划,控制产品的生产进度,保证产品的质量,控制产品的成本等。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在现代制造业企业中,科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加工中,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大量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在整个企业的运作中,从产品设计和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到日常办公都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带动了企业管理的变革,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组织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超越了企业原有的框架和运行模式,对企业管理现行模式是一场革命。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为其它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国防,以及人民生活提供一切所需的产品和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和原动力。如果没有制造业不断地为各行业先进的装备,就不能有效地提高产业部门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没有先进的、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企业生存环境的重大变化,使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在我国加入了WTO以后,许多国际的著名企业,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处于计划经济下,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比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这些差距,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技术和经验,迎头赶上去。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可归纳以下几点。
·信息爆炸的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制造业生产产品的规格型号、花色品种越来越多。使得一个企业同时生产的产品种类大量增加;同时,产品的功能、结构、工艺、材料等越来越复杂。因此,制造业企业的技术部门、生产管理部门需要处理的制造数据急剧膨胀,这对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才能使企业摆脱被动的局面。
·市场和劳务竞争的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全球化和信息化。全球化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但提升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也使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运行效率和活动空间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商务平台和新的技术条件下,传统制造业重新进行了调整和出现了新的分工。发达国家主要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中国。在这种市场和劳务竞争国际化的条件下,使我国制造业企业必须直接与许多国外的跨国公司在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进行正面的竞争。
·信息技术进步越来越快。
进入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出现的又一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构成的一种综合性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模式、竞争模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企业的严峻的挑战。对于那些忽视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都将被社会抛弃。
·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近二三十年来是科学技术发展较迅速的阶段,各种高新技术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工艺、自动化、能源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面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要求得生存,就必须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将生产和经营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使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永远充满活力。高新科技的应用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影响:
1) 高新科技的应用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 高新科技的应用有利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可以使企业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的速度,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3) 高新科技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含量,使新产品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4) 高新科技的应用可以改造企业的加工制造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的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保证产品质量;
5) 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优化管理。我国制造业起步比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技术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制造业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为了尽快形成我国自主创新的制造体系,必须积极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以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的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产品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是通过出色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的。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的进步,产品质量和成本已成为企业生存的较基本条件,而不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产品竞争开始向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方面转化。在当前,市场上的商品淘汰的很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除了是由于科技发展快的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当今市场已转化为客户至上的“买方市场”,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市场的压力迫使企业再也不能安于单一品种生产的现状,企业要千方百计地推出多种多样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那种“工厂生产什么,客户就买什么”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企业只能提高开发制造的能力,以高速开发出客户所需要的新产品。当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是否赢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快速开发产品,制造产品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大力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即将企业开发、制造,到产品推向市场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得越短越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要大力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开发和制
下一页:电子制造业ERP选型过程中的考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