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及服务功能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建立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为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它从宏观上指导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企业更准确地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并对具体实施提供帮助。
总之,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对于科学评价国家及地区信息化水平,正确指导各地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专项指标体系,对于丰富和完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一个具有探索意义的重大课题。企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围绕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之产生应有效益,需要探索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广泛吸取现有方案基础上,信息产业部推出了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试行方案。
一、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
1.重新认识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
按照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企业信息化要充分挖掘传统会计制度和传统管理制度忽视的新价值因素,特别是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企业知识价值、行为价值、文化价值,探索以货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要素和以信息价值为基础的非会计要素相结合的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和管理方法,为企业全面提高综合实力服务,为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服务。
2。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是反映信息化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指标,可以形成信息化成果的标准化客观定量分析结论,可用于自测、社会测评和政府普测。
为了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在标准化的测评之外,委托专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组织补充指标的评价。补充指标也称为效能指标,是在基本指标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特点,以标准值或标杆库为参照,以信息化效益为评价目标的可选评价指标,可以形成信息化成果的评价性定量分析结论。
企业信息化补充指标由适宜度和灵敏度两大类指标构成。适宜度指标包括:投资适宜度、战略适宜度、资源匹配度、组织文化适宜度和应用适宜度。灵敏度指标包括:信息灵敏度、管理运行灵敏度和对外反应灵敏度。
评议指标是对影响信息化绩效的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的可选评价指标,以此形成信息化评价的定性分析论。一般由评价实施机构中的专家咨询组进行评价。
3.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统一性和通用性
统一的指标体系保证了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同时,该指标的设立针对企业的个性特点,从三个方面保证该指标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企业。
1)选取不同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标杆企业,并进行综合分析后生成“标杆值体系”;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处于不同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的企业,能够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标杆值”进行对比分析。
2)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专家、企业意见和数理分析结果,为相关具体指标设置相适应的权重。
3)评议指标,对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效的特殊因素进行评价、判断,修正和完善对企业信息化实效的评价结果。因此,本指标体系具有通用性。
4.效能指标和标杆库建立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库,是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数据及修正系统。标杆企业是指在同行业、同规模、相同发展阶段情况下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信息化效益相关指标数据方面有典型特征意义的企业。标杆企业将定期或不定期更新,以不断地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整体进步。以标杆企业数据为主构造“标杆值”表,构成可以反映统计规律性的公共数据库,并以此为参照基准,计算具体待测企业基本指标数据的偏离,可以准确评价企业信息化的效益水平。
适宜度指标的实质是测评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化程度,包括信息化系统与传统业务系统的有机联系程度,信息化各子系统的整合程度,信息化整合传统资源的有机化程度等等。
举例来说,“信息化投资是不是越多越好”这样的问题,从系统有机联系角度出发,要看企业属于哪类行业的企业,哪种规模的企业,哪一发展阶段上的企业。如果一个饮食业的小型企业,按照航空业的大型企业的模式进行信息化投资,多投的部分应视为无效的投资,不仅不应算成绩,而且应降低对它相关的信息化水平评价。
再比如,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这个企业本身的业务战略,也有一个匹配不匹配的问题。如果企业战略是创造用户价值型的,而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却是成本竞争型的,二者不匹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灵敏度,是企业本身作为有机系统的生命特征的代表,它是企业信息化效益的集中体现之一。
如果经过信息化,企业没有明显改善它的决策反应速度,提高它对市场和对手信息的反应灵敏程度等,就不能认为这个企业的信息化取得了相应的效果。虽然这个企业也许在信息化建设上使了很大的劲,到这里分数就要打折扣。
企业效能指标从形式上看,同样反映了信息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它是适应复杂有机系统的现实方法。
过去评价企业信息化,较常见的办法,是把信息化投入和企业整体效益简单联系起来。由于很难将企业的整体效益归属给单独的要素,信息化投入产出之间,总是存在一个难解的“黑箱”。为了解析“生产力悖论”中从信息化投入到信息化产出之间的黑箱,另一种常见方法,是给单独的信息化要素赋予权重。然而,无论是专家打分的德尔菲法,还是根据某一时期的政策导向确定权重,实质都是一种用逻辑方法解析黑箱的行为。如果信息化的规律,真的从逻辑上精确地认识清楚了,用这种方法也未尝不可。但看来,现在谁也不敢说,人类的认识水平已达到了从逻辑上解析生产力黑箱而能服众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效能指标另辟蹊径,沿着用统计规律性来替代逻辑规律性的思路,分门别类采集企业信息化标杆基准值,用这个基准值与被测具体企业的个别值进行比较,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逻辑打分方法的主观性,同时又不至于出现被测企业投人水平分高、信息化水平就一定高的情况。
5.指标设计的技术要求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服务功能
1.面向政府、企业和IT厂商提供测评服务
1)对于各级政府企业信息化主管和相关业务部门,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作用:一是帮助掌握企业信息化准确的现状,作为调研和决策的参考;二是发现问题,正确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三是作为政府项目投资和工作效果评价的客观依据。
2)对于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作用:一是帮助企业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围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推进信息化;二是帮助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战略有机融合起来,使企业信息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帮助企业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设资源,使有限的投资发挥较佳效果;四是帮助企业利用信息化加强基础管理,促进企业“三改一加强”和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五是帮助企业了解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3)对于信息化供应商、服务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作用:一是帮助供应商、服务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的突出问题,帮助客户成功;二是帮助供应商、服务商寻找产品、技术和服务与客户业务的结合点,发现和创造用户需求,谋求双赢。
2.开展标杆企业工作流
“标杆”分为“标杆企业”和“标杆值”,其中, “标杆企业”是指在同行业、同规模、相同发展阶段情况下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在信息化的整体或某些方面具有相当先进性的企业,其作为重要的因素用来构造“标杆值”表,以此为主要刻度来计算、判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库,是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数据及修正OA系统,同时,标杆企业不是静态的,将定期或不定期更新,以不断地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整体进步。
“标杆企业”是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品牌资产,标杆企业的系统和模式将被列为示范样本,将得到更多的国家级专家的关注和指导,得到信息化服务商及各个方面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上一页:企业信息化评价概述
相关新闻
-
中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及测算方法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计分方法: 管理层非专业IT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X65 指标总分为以上两部分分值之和。
-
企业信息化工程与ERP系统
实施预算管理,把采购、销售等环节的各项资金的收支纳入信息系统,进行集中、实时的监控和调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企业信息化在管理、经营上的的变化和时空上的拓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为电子商务提供丁基础条件,电子商务为企业信息化增添新的内涵。
-
企业信息化评价概述
企业信息化的直接效益主要建立在外部性和边际成本递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主要观察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观察成本,二是观察效率。根据国家信息测评中心提出的效能指标,可以分别从适宜度和灵敏度两个方面来衡量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