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ERP管理系统走过的足迹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4-02-17 00:00:00

  erp管理系统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

  ERP管理系统60年代的时段式MRP: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得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提出了MRP理论,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MRP,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阶段。

  ERP管理系统70年代的闭环MRP: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及计算机系统的进一步普及,MRP的理论范畴也得到了发展,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闭环MRP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出现了丰田生产方式(看板管理)、TQC(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制生产)以及数控机床等支撑技术。

  ERP管理系统80年代的MRPⅡ: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充分共享,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Ⅱ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RP管理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随之产生。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

上一页:企业信息化管理之道

下一页:生产管理软件应用“心”选择

相关新闻

  • 生产管理软件应用“心”选择

    在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有效整合业务流程信息,如何高效率进行业务流程工作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们“以快制慢”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显然,引进合适的生产管理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IT部门已死 IT永生

    连线杂志日前采访了四家硅谷正当红火的四家创业公司创始人,他们分别是Evernote CEO Phil Libi、Box 老板Aaron Levie、GITHub CEO Tom Preston-Werner, 以及Asana、Facebook 联合创始人Dustin MoskovITz。而他们对于企业IT部门未来的发展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IT部门已死,IT永生。

  • 企业信息化管理之道

    事实上,过程、活动、作业等与流程似可同义替换,因此,信息化管理流程源远流长,而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管理更是尤为重要。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