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实施云计算

文:网络媒体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5-09-11 09:41:00

新技术

传统IT设施云计算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云公用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成熟稳定。对于缺少IT资金投入、缺少IT人才、缺少IT运维经验的中小企业来说,绝对是降低成本与风险、提升IT服务质量、加快业务支持速度的重大契机。

对于中小企业高管和IT经理来说,如何理性有效的实施云计算获得良好回报呢?本文就这个问题给出系统建议。

{41826acf-3d62-43e0-8982-2919c571a79f}.jpg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实施云计算

 (一)事先评估

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不同的IT应用软件和应用场景不同,因此肯定不是将所有已有的IT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都迁移到私有云或者公有云上就一定有益。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除非特别必要,开始就尽量考虑使用基于云服务实现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尽量购买基本满足业务应用需求的SaaS服务(邮箱、OA、协同等),把定制开发的应用也部署在云主机上。

对于信息化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中型企业来说,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首先,私有云搭建成本高,运维难度大,一般不适合中小企业建设自己的私有云。

企业管理层应该对自身建设私有云应该慎之又慎!

其次,不是所有的应用软件都适合迁移到公有云。

一般来说,对生产设备实时控制管理软件、包含重大商业机密但又没有安全防护有效手段的软件、和外部设备紧密连接的软件、目前运行十分稳定运行负载波动不大的软件、已经无人知道如何迁移配置的早期系统等都可能不适宜迁移到公有云平台。

公司形象网站、邮件服务器、生产力工具(如视频会议)、短时间有需求的应用(如学校选课系统、双十一临时促销活动的后台系统等)、运行负载波动大的系统、主要为公司外部人员使用的系统等都可能适合迁移到公有云平台。

跨多个平台、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复杂集群系统,需要确认公有云服务商能够提供必要的配合(如提供客户化定制的虚拟网络)。

第三,选择合适的公有云服务商,评估技术和财务可行性。

目前云主机服务商(提供可租用、按小时或按月付费的服务器、存储和互联网带宽)非常多,良莠不齐,促销信息业五花八门。

应该选择那些有资质认证(如工信部推的可信云认证)、性价比高(可参考类似“观云网”等提供的第三方云质量测评)、服务协议严谨可行的、服务好(如提供良好的售后技术支持、及时的故障排查、易于开通易于退出等)的供应商。

特别对于自身已经建设了机房,容量满足3~5年信息化需求的企业,前期投资不是简单的沉没成本,因为还可以持续为后续的计算机系统和设备提供“免费”的场地,因此需要仔细评估是否值得转移到公有云平台。

(二)向云平台迁移

首先,应对原有环境的系统进行分析和打包。

通过运行环境分析,记录系统不同服务器、不同软硬件、组件和配置参数(如彼此访问是通过硬件连接、IP地址还是域名?)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和设计云平台环境中的部署方案和新配置是否可行,较好将系统进行打包。打包可以是形成虚机映像文件,或者是软件安装迁移包。

其次,在公有云平台上进行预先配置,按照云平台部署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环境测试。

第三,按照迁移方案,将应用系统和必要的数据迁移到云平台。

较后,将生产系统切换到云平台,将原有系统环境保留3个月到半年,这样遇到问题可以回退到原有系统,不影响公司生产和运营的正常开展。

(三)云平台监控与管理

迁移到云平台,系统基本正常运行还不是万事大吉,需要长期的跟踪监控与管理。

首先,采用一些监控工具,监视云平台系统的运行情况与质量。

如用Ping监控云主机网络连通性、用网站监测工具监测网站服务、定制工具监视定制企业应用等方法。当出现问题时,需要定位排查是云服务商的问题,还是自身软件的问题。保持与供应商的紧密沟通,推动故障的定位与排查。

其次,动态管理系统容量,平衡成本和访问速度。

对于工作负载波动大的系统,可以考虑弹性主机,动态资源扩展规则应结合负载的概率设定(如CPU利用率高到多少才申请新的资源,每次增加资源是多少)。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云主机提供商仅提供资源的向上自动扩展,不能自动的在负载下降时缩减资源配置。对于运行在多主机上的应用,可以使用负载均衡服务。

第三,考虑系统的容灾与备份。

云服务商不会为你的系统和数据提供有效的容灾与数据备份,需要你自己设计方案实现。另外通过系统和数据备份,还能保证你比较自由的更换服务商,防止被一家供应商锁定。


上一页:艾纳·安德尔:权威解读德国“工业4.0”的17个纲要

下一页:大数据的三个误区及危险

相关新闻

  • 新技术

    大数据的三个误区及危险

    Gartner在较新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17年,60%的大数据项目过不了试验期,会被打入冷宫。为什么历史会重演?原因不在于兴趣、努力或投资的缺乏。相反,这说明从既有客户、运营和服务数据中创造价值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提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和在线活动所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的内外部数据。

  • 互联网+工业4.0 鼎捷数智

    鼎捷“互联网+工业4.0战略”建智能制造生态圈

    尽管“工业4.0”仍是一个演进中的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由它引发的产业话题已上升到国家层面,一场不同国家间的工业级别的互联网竞速赛已然鸣枪开跑。

  • 智能制造 新技术

    艾纳·安德尔:权威解读德国“工业4.0”的17个纲要

    德国工业4.0平台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德国技术科学院院士艾纳˙安德尔在会上分享了互联网技术沿革发展的前言、科学顾问委员会的工作、德国“工业4.0”的发展路线图,德国“工业4.0”17个纲要论点、以及工业4.0的技术途径等,以及如何理解安全隐私、知识保护的做法,基本概念。

关注我们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