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实施惨败的经验(1)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摘要:通过深入剖析K钢铁公司实施ERP过程中犯的“大忌”,惟愿正在实施ERP的企业能汲取其教训,避免再交“学费”。专家认为,在项目实施初期造成K钢铁公司和咨询顾问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K钢铁公司信息化经验太欠缺。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近十年来,国内为实施ERP交了难以统计的“学费”,遗憾的是,一些企业至今仍在“交学费”,仍在犯同样的错误,K钢铁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深入剖析K钢铁公司实施ERP过程中犯的“大忌”,惟愿正在实施ERP的企业能汲取其教训,避免再交“学费”。
2005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K钢铁公司的ERP正式上线运行,算是对农历“小年”的庆贺;遗憾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星期,人力资源等模块就“下线”了。K钢铁公司实施的是S公司的软件,其人力资源(HR)和项目管理(PS)等模块由M公司实施,物料管理(MM)、销售与分销(SD)等模块由P公司实施。2005年春节后,M公司要求K钢铁公司支付ERP实施的尾款,否则其咨询人员既不提供现场支持,也不提供电话支持;而K钢铁公司则要求M公司的咨询顾问先提供支持至少是电话支持,等ERP真正上线后,再支付尾款。由于双方互不相让,较终陷入了僵局。M公司给K钢铁公司发来律师函,要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尾款;K钢铁公司也不示弱,把由M公司实施的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模块复制封装后,改由P公司继续实施。M公司什么要状告其客户?K钢铁公司为什么要“一女嫁二郎”,由两个IT公司实施ERP?
被政府赋予“示范”重任
K钢铁公司实施ERP的故事得从2001年说起。2001年国家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树立各自的信息化“样板企业”,K钢铁公司所在的省政府也响应中央号召组建了信息办,并计划推出一批信息化样板企业,作为本省企业信息化的示范点。但由于该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于是省政府决定由政府出资尽快扶持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
K钢铁公司是西南地区较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固定资产过百亿元,年销售额近40亿元,产品销往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尼、泰国、缅甸等国家。2002年春,K钢铁公司和另外一家制药企业成为该省的第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决定上马实施ERP。此前,K钢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仅限于简单OA和财务软件,企业并无实施ERP的计划,部分领导甚至不知道ERP是什么,很多工人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赋予K钢铁公司实施ERP的重任后,省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到原国家经贸委“攻关”,并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调研。
2003年2月,在省政府领导的帮助下,K钢铁公司从原国家经贸委申请到了3000万元的利息补贴,大约相当于2亿元的贴息贷款。但后来K钢铁公司只从银行申请了7000多万元贷款,相当于国家贴息1000多万元。为什么到嘴边的肉不吃呢?据了解,降低贷款额度是企业一个无奈的选择。一方面,省政府领导希望项目尽快上马;另一方面,贷款额度越大审批手续越多,审批时间也越长。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后来K钢铁公司主动降低了贷款额度。虽然K钢铁公司ERP项目的计划总投资是1.92亿元,但K钢铁公司较终只申请了7500万元贴息贷款。
实施ERP本应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是企业主导的信息化项目;但K钢铁公司的ERP项目却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政绩”色彩,从项目提出到申请国家贴息贷款无不受“政绩”观念驱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为后来的挫折埋下了伏笔。
“一女嫁二郎”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选型,2004年2月K钢铁公司较终选择了SAP公司的R/3软件,但由谁实施ERP却成了K钢铁公司的难题?M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服务商,此前已经为K钢铁公司做了战略规划,由M公司继续实施ERP似乎是顺利成章的事儿;但P公司在欧洲是较大的SAP R/3系统的服务供应商之一,在钢铁行业有着丰富的ERP实施经验;而且两家公司的销售人员都与K钢铁公司的负责人很熟。经过反复讨论,较后K钢铁公司做出了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点儿反常的举动,由两家公司共同实施ERP。按照分工,由M公司实施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两个模块,由P公司实施财务管理、物料管理以及销售和分销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
为什么要“一女嫁二郎”呢?K钢铁公司一位负责人的解释是:“这样既可以利用两家公司各自的优势,又不影响与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项目谈判时,两家公司都同意共同组成项目组,两家公司的实施人员既不代表P公司也不代表M公司,而是受项目组统一领导。”但业界一位信息化专家却对这种解释提出了质疑,认为K钢铁公司选择两家彼此竞争的公司共同实施ERP可能是受到了来自高层的压力。据透露,目前钢铁行业信息化市场比较混乱,基本上是“关系营销+专业营销”。
按照惯例,500万元以上的项目需要市长出面,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需要副省级领导出面,过亿的项目往往需要省长、省委书记出面。他还透露,“陪标”也是当前钢铁行业招标中常见的现象。例如,某项目的实际价值可能只有1000万元,而国外的一些软件公司却报价2000多万元,为证明其报价的“合理性”,这些国外软件公司就通过“关系”找一些根本没有竞争力的小公司去“陪标”,报出五、六千万元的天价,以此迷惑客户,让客户觉得2000万元是合理的价位。在K钢铁公司招标过程中,究竟有没有企业去陪标,我们今天不得而知。
在扯皮中实施ERP
项目实施之初,不论M公司的咨询顾问还是P公司的ERP工程师,都信誓旦旦地表示绝不计较本公司利益得失,坚决服从ERP项目组的安排;但一涉及到具体工作,尤其是分工不清的工作,各种冲突、分歧就表现出来了,因为无条件地承担一些分工不清的工作,就意味着增加本公司的实施成本,减少利润。再加上实施方法、企业文化等的差异,在项目实施中,M公司和P公司之间的埋怨、推诿也就变得在所难免,K钢铁公司只好夹在中间不断调停。K钢铁公司ERP项目组的一位负责人感叹地说,如果由一家公司实施ERP,可能会减少很多的扯皮、争吵。“虽然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模块相对独立,但与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模块之间仍然有着密切联系,于是一些看起来哪个公司干都可以的工作,就变成了哪个公司都不愿意干的‘鸡肋’。”
物料编码就是其中一例。按照分工,项目管理模块由M公司实施,物料管理模块由P公司实施,但项目管理中也存在着物料编码的工作,于是两个公司就互相推诿,都认为项目管理中的物料编码工作应由对方去做。
K钢铁公司把M公司和P公司的实施人员聚在一起协调,K钢铁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说:“这项工作让M公司做也合理,因为物料编码是项目管理模块的一部分;让P公司做也合理,因为不管哪种物料的管理,都属于物料管理模块;大家要站在ERP实施团队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要只顾及本公司的利益,况且在项目实施之初都承诺服从项目组的领导。”扯来扯去,后来P公司答应做这项工作,但要求M公司拿出物料编码的方法;M公司拿出物料编码的方法后,P公司又觉得不合理,于是又开始扯皮。
较后,P公司同意按照自己的方法做物料编码,但要求M公司给出一个说法,M公司又不愿意给出说法。在一次项目进度协调会上,K钢铁公司的项目负责人非常生气地说:“大家不要扯皮了,要一切行动听指挥,P公司做了物料编码也不要觉得吃亏,项目组让谁做都是应该的。”
M公司和P公司不仅围绕分工不清的工作互相扯皮,围绕BPR(业务流程再造)和ERP的衔接点也互相埋怨。M公司承担了K钢铁公司前期的管理咨询公司,但P公司认为其做得太宏观,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BPR。如果把ERP实施比作一项建筑工程的话,K钢铁公司是业主,M公司是工程设计方,P公司是工程建筑方。但P公司认为M公司只做了概念设计,而没有做工程设计;P公司在项目实施中不得不一边做工程设计一边施工,大大增加了项目实施成本。
仅仅HR和项目管理两个模块,M公司也没有较终完成。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2005年2月1日K钢铁公司的ERP终于正式上线运行,但仅仅一个星期后,HR模块就“下线”了。K钢铁公司ERP项目组负责人到人事处一看,简直气得暴跳如雷,因为发工资的一些基本数据居然需要用计算器计算后再输入进去。该负责人生气地说:“即使我自己开发一个工资管理系统也不至于如此,这叫什么ERP系统,简直是技术的倒退!”
但此时M公司的咨询顾问已经回到北京,K钢铁公司多次打电话和发邮件要求M公司的咨询顾问回去提供支持,但M公司既不提供现场支持也不提供电话支持,而是要求K钢铁公司按照合同立即支付项目实施的尾款。
>
上一页:企业信息化务实策略分析
下一页:ERP实施惨败的经验(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