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ERP案例:胜德国际IT从无到有的历程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摘要:台湾胜德国际研发信息部经理王钧立:乍看电源保护器的外观,多数人一定认为它不过是一个电源延长线,或是长得比较好看的插座。就这样,王钧立因为他努力工作的态度,一步一步获得老板的信任,各项信息基础架构的推动与进展也越来越顺利。

  台湾胜德国际研发信息部经理王钧立:乍看电源保护器的外观,多数人一定认为它不过是一个电源延长线,或是长得比较好看的插座。实则不然,它不光是延长线插座,还能保护电器、避免电器因为雷击等因素而烧毁。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提供信任感的产品。胜德国际目前是全球较大的电源保护器制造厂商,除了它的产品和信任感息息相关之外,纵观它的IT部门发展历程,也和“信任”有着重要关系。

  胜德国际就像是很多台湾企业的缩影,在公司要上市时,才开始正视IT的作用。王钧立就从这个原点开始,一点一滴打造胜德国际的IT。

  乍看电源保护器的外观,多数人一定认为它不过是一个电源延长线,或是长得比较好看的插座。实则不然,它不光是延长线插座,它还能保护电器不受突波影响,避免电器因为雷击等因素而烧毁。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提供信任感的产品,确保重要的电器或信息设备,不会因为意外事故而遭受损坏。“是真的,我自己出差时曾遇过雷击,我的计算机就是因为有电源保护器才没有损坏。”胜德国际研发信息部经理王钧立拍胸脯打包票地这么说。

  胜德国际研发是目前全球较大的电源保护器制造厂商,除了它的产品和信任感息息相关之外,纵观它的IT部门发展历程,也和“信任”有着重要关系,这一点,胜德国际IT部门创始元老王钧立有着深深的体会。“我觉得很幸运的是,能够在信息部门刚创始之初就获得老板的信任。”

  从没人用e-mail到成功导入ERP

  时间回到2000年6月,王钧立在那个时候正式加入改名后的胜德国际,当时公司只有他一个信息人员,而之前胜德国际在10多年的历史里从来没有设立过“信息人员”这个职务。2000年的王钧立在全公司成了少数派,也甚至被当成了一种艺术——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艺术。没有人真正知道,他应该协助公司做什么,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是非常清楚。他只知道,公司未来要上市,他必须在上市前扛起建立信息基础架构的重任。“那时候我的位置刚好在办公室的出入口,我都笑称自己像门神一样。”王钧立说。

  当时胜德国际的信息基础架构也异常简陋。王钧立回忆道:“我刚进公司的时候,真的吓了一大跳——整间公司竟然多数人都没有使用电子邮件,只有少数业务主管在用,公司只有2台服务器,一台放AD(Active Directory)、一台放电子邮件,也几乎没有任何人用内网交换档案,设计好的档案都通过磁盘传给其它人。”

  因此,王钧立刚开始在胜德工作时,工作的一条任务就是“确保公司的计算机在上班时间能够正常运作”,同时开始教所有人使用电子邮件和档案服务器。有一次,公司计算机大规模受到病毒感染,王钧立为了确保大家上班时间能够正常运作,只有先把受到感染的计算机联机切断,等到所有人都下班之后,才开始一台电脑、一台电脑地修复。“当时只有一个单纯的想法,就是希望发生任何问题都能在当天解决,保证员工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能够正常使用计算机。”王钧立说。

  正当王钧立修复计算机直到半夜,门口的灯亮了,他正担心是不是小偷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熟悉的面孔,原来老板在应酬过后又回到公司加班。“当时老板很惊讶,我也很惊讶,不过我立刻感觉到原来老板经营事业是这么认真。”王钧立说。

  老板对王钧立大概也这么认为。王钧立在工作上的努力态度在老板心中也留下相当的印象,在他进公司3个月后,老板将他派去广东东莞的工厂,协助导入信息系统和研究有没有改善工作流程的更好方法。这看起来似乎很正常,但对于胜德国际来说,却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情。

  很多在公司已经很多年的老员工都从来没有去过产品生产工厂,而让员工到生产现场去对于胜德国际来说,意味着一种信任的表现,因为老板愿意让你了解整个生产流程的做法。“因为我是工业管理出身,所以除了协助导入信息系统外,老板希望我能够多了解公司的生产流程,为之提供一些建议。”王钧立说。

  就这样,王钧立因为他努力工作的态度,一步一步获得老板的信任,各项信息基础架构的推动与进展也越来越顺利。在2001年,胜德国际开始着手导入ERP。当时王钧立并没有选择知名厂牌,反而选择了一套仅需300万元的系统。胜德国际预计在2004年上市,在那之前,系统一定要导入完成。表面看起来王钧立有着充裕的时间导入ERP,但是世事总是事与愿违。

  信任与经验协助ERP导入成功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虽然员工在使用习惯上略有抱怨,但各个部门慢慢习惯了新系统的运作。但眼看着时间已经过了2年,ERP中的财务系统却总是无法符合使用部门的需求,“当时财务部门常常说系统不能用,因为几乎所有部门的系统都需要与财务串连,这使得ERP系统面临了大麻烦。”王钧立说。

  王钧立认为,会有这样的状况发生,是因为当时导入ERP时,没有与财务部门有足够的沟通,才会发生这样的状况。财务系统当时是确定可以用的,但财务部门的人员却总是提出“不能用”的意见。为了证明这一点,王钧立亲自将财务相关的数据一笔一笔地输入系统,并且实际运作给老板与财务部门看,证明系统本身没有问题。

  但较终,因为财务系统无法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在老板的授意下,2003年正式宣告该套ERP系统导入失败。“那时候我真的有点万念俱灰的感觉,”王钧立说,“我甚至认为自己该走了,就算不走,老板也应该会开除我。”不过,老板并没有开除他,反而对他说:“选一套知名厂牌的ERP系统,让其它人都可以认可。”

  有了前次失败的经验,王钧立在重新选择ERP系统时,召集了所有部门的关键使用者,让他们列出10大需求,并且参与ERP系统选择的评分。“越是和自己部门关联度高的系统,评分的加权就越高。而且我们不光是找主管来,还找来实际使用的资深员工。”王钧立说。

   较后,鼎新的ERP系统脱颖而出,并且于2003年6月开始实施,因为一定要赶在上市前完成,所以王钧立仅有一年的时间,而且没有失败的机会。“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第二次ERP系统就已经成功一半了。”王钧立说。

  当时胜德国际的IT部门仅有2人,王钧立为了让系统在期限前上线,他必须在台湾和内地间来回奔波,较终花1年的时间完成ERP系统实施,顺利赶在公司上市前上线。“当时新的财务长到任,加上还有其它高层的协助,2个月测试、2个月教育训练,较后系统总算能够在年底顺利上线。”王钧立说。

  逐步建立管理规范,确立一套可复制的管理规则

  系统导入后,王钧立下一步就开始建立起系统使用的规范。首先,王钧立着眼的是教育培训。他建立的规则如下,每3个月就会对新员工和还不熟悉系统使用的员工进行一次教育培训,并且在使用部门培养1位种子教官,每当有新人报到,就会由种子教官教导系统的使用方式。

  除此之外,每个使用部门上至主管下至员工都必须参加信息部门举办的考试,确保每个人对于自己使用的系统都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很多主管会问,我不需要了解这么多,也要考试吗?但我觉得,如果主管不能了解信息系统的操作,很多报表不见得能够看出端倪,要是手下做错了或是故意动手脚,会很难发现。所以,我还是请他们配合,一起参加考试。”王钧立说。

  在高层的支持下,这项措施直到现在还在胜德国际中运作。除了教育培训外,随着信息部门人数的扩展,王钧立也给信息部门设下了“3不原则”:不吵架、同一件错误不能犯3次、不可以拿回扣。

  特别是不可以拿回扣一项,王钧立特别重视。王钧立说:“我认为,老板既然给予我信任,身为信息部门的同事就应该要尊重这一份信任,公司信任你才会让你有权力看到很多内部运作的信息,如果你违背了这一份信任,根本就没有资格再继续担任这个职位。”

  另外,“得理且饶人”是王钧立对信息部门提出的另一项要求,“吵起来的话,根本对公司没有益处,吵架的时间说不定都找到解决方案了。”王钧立说。

  除了不吵架、不收回扣这两“不”之外,王钧立的第三“不”,是希望属下同样的错误不要犯超过3遍。他认为,对于IT人来说,在工作上凡事都要认真对待,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即便成就的事在他人眼中多么微不足道,然而个中的体验与学习却是每个IT人一辈子取之不尽的智慧宝藏,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也因此,王钧立挑选新的IT人员时,基础技术并不是他所考虑的要点,

上一页:ERP系统的成功应用模式

下一页:小肥羊用信息标准化打造餐饮业龙头

相关新闻

  • 小肥羊用信息标准化打造餐饮业龙头

    摘要:麦叔叔与肯爷爷给中国快餐业做出了榜样,而小肥羊则点燃了中国羊肉火锅的全面兴盛之火

  • 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进入普及期

      摘要:企业转型和升级,需要提升经营与管理水平,需要管理与经营模式的创新,信息化是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与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 ERP系统的成功应用模式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的“黑洞” 计算机是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先进性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与管理创新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