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解析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摘要: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人才争夺的核心地带,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也快速提高,资金投入比例加大, 但往往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层次  通常,我们可以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四个层次:  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基础性工作);  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操作(例行性工作);  人力资源战略(战略性工作);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开拓性工作)。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人才争夺的核心地带,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也快速提高,资金投入比例加大, 但往往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开发水平上实现跨越式提升,使得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而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定义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服务质量,并提供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层次

  通常,我们可以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四个层次:

  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基础性工作);

  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操作(例行性工作);

  人力资源战略(战略性工作);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开拓性工作)。

  基础性工作主要指要建立起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基础设施平台,这个平台首先要包括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人力资源部门一切管理活动的企业内部“法律依据”。但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做支撑, 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具体操作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因人而异的混乱现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 如果解决不了操作层面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就会陷于纸上谈兵。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操作流程,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实务的重要保障。

  例行性工作是在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流程这一基础设施平台之上进行操作的,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档案、合同、考勤、考核、培训、薪资、福利、离职等管理内容。应该说,例行性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琐碎烦杂,缺乏创造性,占用了HR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务。由于这部分工作几乎无法从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影响,将它们外包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或顾问人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战略性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 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并为目标的实现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开拓性工作则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为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提供达成目标的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价值, 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效率和组织的效率来实现的, 而提升员工与组织绩效的手段, 就是要结合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 重点思考如何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个性化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 并特别关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深入开发。 实际上, 对人才的吸引、使用、保持以及培养等工作的成败, 关键不在于日常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 而在于是否营造了一个适于人才工作与发展的环境, 这个环境的创造, 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开拓性工作上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信息技术的切入点

  为了将信息技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我们还可以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类。

  所谓定性的工作主要是指制度的制定、业务流程的设计、面试、员工沟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等,这些工作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需要经过深入的主观思考与判断才能完成

>

上一页: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采购趋势

下一页:制造业信息化中软件的发展

相关新闻

  • 制造业信息化中软件的发展

    摘要: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历史进程中,制造业软件企业大规模诞生与‘甩图板’工程有紧密的联系

  • 制造业信息化需要协同集成来发展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以及我国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现状的挑战和压力,“十一五”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应朝着协同商务、系统集成和企业创新的方向努力

  • 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采购趋势

    摘要:在刚刚结束的e-works第三届中国制造业CIO年会上,e-works权威发布的《2009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发展报告》中指出,相比以往,2009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购买将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第一,企业购买更加谨慎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