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ERP的原始定义解析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070  Gartner对ERP的原始定义(标题)
    “ERP是20世纪90年代由Gartner公司首先提出来的”,各类文章都是这样讲的。但Gartner公司究竟是怎样提出来的,却很少有文章介绍。下面我们要根据Gartner较原始的文献,本着正本清源的精神来介绍ERP出台的始末。
071  Gartner较初是怎样提出ERP的
    1990年4月12日,GartnerGroup公司发表了以《ERP:下一代MRPII的远景设想》(ERP:AVisiono{theNext-Gen—erationMRPll)为题,由L Wylie署名的研究报告。这是第一次提出的ERP概念。文件的编号是:ScenariosS-300-339,分类是CIM(计算机集成制造)。
    这份研究报告虽然只有2页纸,但却是一份具有非常前瞻性的精辟设想。
    之后,Gartner公司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报告,多次对各软件商ERP产品就技术与功能两方面提出分析评价报告。所有这些研究报告都归于“CIM"’分类,说明ERP原本是属于制造业信息化的范畴。
072  Gartner定义的深远意义
    Gartner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发展,有必要对传统的MRPII软件包提出新的评价标准。报告列出了两个评价核查表,一个是针对技术环境的,另一个是针对系统功能的。让我们先来讨论系统功能,把英文译成中文(请对照投影片逐次单击“下页”键),如图25所示。

        
    ERP核查表的第一项是混合应用,包括了离散、流程和分销几种类型。在许多情况下,即使在同一个企业,也可能同时出现离散和流程两种类型;如冶金行业、烟草行业、制药行业等。这一条就把主要的制造业类型都包罗进来了。
    接下去提出了图示分析的功能,要求ERP系统能够用各种图形方式对生产和其他业务进行评价分析。
    再下去提出两个集成,即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这是ERP定义的核心。
    对内部集成的内容提到三个方面,就是同产品研发的集成、核心业务的信息集成和数据采集的集成。当时外部集成的内容仅仅提到EDI(电子数据交换)。
    Gartner对ERP的远景设想带有相当大的前瞻性。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还处在萌芽期,直到1993年还叫“信息高速公路”。要实现Gartner公司提出的这些功能要求,是任何一家MRPII产品供应商都无法单独实现的。于是,出现了同公司分头开发的局面,出现了以“英文三字经”命名的
各种应用系统。
    在产品研发集成方面,在原有CAD的基础上,出现了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和网络设计性质的协同产品商务(CPC)。
    在核心业务集成方面,在MRPII的基础上,出现了制造执行计划系统(MES)、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在数据采集方面,除当时离散制造的统计过程控制(SPC)和流程制造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GS)外,MES在数据采集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较近发展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也兼有数据采集的功效。
    在外部集成方面,出现了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供应商管理(SRM)、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等。
    在图形分析方面,在数据仓库(DW)、数据挖掘(DM)和在线分析处理(OLAP)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商务智能(B1),并结合关键业绩指标(KPl)发展为目前比较热门的企业业绩管理系统(EPM或BPM)。
    对眼花缭乱的英文三字经,如果从Gartner的ERP原始定义去认识,就不难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分散开发的系统,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又逐渐聚合,形成一种ERP或电子商务套件的产品模式,因为它们本来就属于一个集成的整体。
073  Gartnor定义ERP的核心思想
    让我们对Gartner定义做一个小结。
    Gartner对ERP定义的核心思想,一个是实现企业内外信息集成,而实现内外集成的较终目的是打破企业四面墙,管理整个供需链。
    1990年,Gartner的报告中还没有正面提出“管理整个供需链”的概念,而是在随后几年有关ERP的文献中明确的,但实现“内外”信息集成已经含有这个意思。
074  ERP怎样成了“面向内部"
    那么为什么ERP会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这要从历史发展事实来看,凡是经历过MRP II到ERP这段更名时期的人士,都会看到这种变化。
    从MRP到E-ERP,从1965年到2005年,经历了大约40年的历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完善、补充和扩展,而不是谁否定谁。在MRP/MRPII时期,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的是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进入ERP时代,主导信息化进程的是Gartner等众多的信息化管理研究分析公司和网站,如图26所示。

        
  从MRPII向ERP过渡期间,遇到了一个涉及年历位数的“千年虫(Y2K)”危机,也就是年月日的表达方式由6位数转换到8位数。一些MRPn软件商解决了千年虫危机,采用了Gartner提出的ERP技术环境要求(如客户机/0艮务器),适当扩展了系统的功能,为了追赶潮流和商务目的,把原有的MRPII系统更名为ERP。其实,从其内容来讲,还远没有达到Gartner定义的要求。这样一个“更名潮”,使第一次见到这样的ERP而又没有运用过成熟MRP II系统的人士,以为ERP就是“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当然,我们不必过多地去追究名词的称谓,在选型时,主要应关注系统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看它打着什么旗号,这里主要是向读者说明历史真相。
 

上一页: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

下一页:协同电子商务的模式1

相关新闻

  • 协同电子商务的模式1

    其实“协同”只是操作或者运营层面的概念,软件能做到的只是“集成”,为“协同”创造了一个必要的环境条件,但还不是一个充分的条件。能否真正做到协同,还要看能否在经营模式中充分运用集成的信息,合作伙伴之间有没有建立一种协同文化。

  • 协同电子商务的模式2

    企业界期待着有一种能为各种应用系统都能采纳的标准“世界语”早日出现,到那时,才有真正的实时、协同的供需链管理。而一些对供需链管理有迫切需求的,可能需要供应链管理(SCM)或业务流程管理(BPM),有的需要射频识别技术(RFID)。

  •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

    而供应信息(如入库单、完工报告、提货单等)同物料一起沿着供需链从供方向需方流动。物流 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是供需链上较显而易见的物资流动,也是人们习惯于称之为“供应链”的缘由。

关注我们

留言板

咨询热线:400-626-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