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始定义和影响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社会上对ERP的解释却是百花齐放,即使是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ProductionandlnventoryControlSociety,APICS)词汇的定义也不够全面和深刻。只有ERP倡导者Gartner公司较初的原始定义,才是真正可以信赖的正统解释。
1.1尊重历史
不论是报刊杂志还是图书文献,说起ERP(企业资源计划),都是异口同声:“ERP是美国GartnerGroup lnc.公司(或简称Gartner))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但是,Gartner公司究竟是怎样提出的,却几乎没有介绍。在当前ERP红极一时的年代,谁都想把自己的管理软件产品向ERP扎堆,以为如此便可以提高身价,于是,出现了此ERP非彼ERP的混乱状况:使得那些想搞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在这种无序的ERP市场面前,茫然不知所从。因此,为了确切理解什么是ERP,还要根据历史事实,从Gartner较初为ERP下的定义开始讲起。了解ERP的历史,把握ERP的真谛,对当前众多用“英文三字经”标注的各种信息系统也可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990年4月12日,Gartner Group公司发表了以《ERP:下一代MRPⅡ的远景设想(ERP:AVisionO/theNext-GenerationMRP//)》为题,由LWylie署名的研究报告①。这是第一次提出的ERP概念。这份研究报告虽然只有2页纸,但却是一份具有非常前瞻性的精辟设想。
Gartner在这份报告中提到了两个集成,既是ERP的核心,也是实现“管理整个供需链”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
(1)内部集成(intemal integration)——实现产品研发、核心业务和数据采集三方面的集成。
(2)外部集成(external integration)——实现企业与供需链上所有合作伙伴的集成。
之后,Gartner公司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报告,例如,J.Borelli署名的(~ERP的功能性(ERPFunctionality)》①、E.Keller署名的《实现MRPⅡ到ERP的跨越(MakingtheJumpfromMRPⅡtoERP)》②以及多次对各软件商ERP产品的技术与功能的分析评价报告等。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研究报告都是归于"CIM”(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计算机集成制造)类别中,说明ERP本来是一种用于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1993年,ERP的概念已经比较成熟和变得更为现实,GarmerGroup公司以《ERP:远景设想的定量化(QuantifyingtheVision)》为题的会议报告(ConferencePresentation),用了26页的篇幅讨论了5个重点题目,即:
(1)是什么促使了ERP的发展?
(2)如何区别ERP与MRPII?
(3)计算机技术对ERP的作用是什么?
(4)ERP具有哪些功能?
(5)用户应如何采用ERP?
报告详尽地阐述了ERP的理念和对1993年以后的三、五年内可能实现的估计(用概率百分数表示),深刻阐明了ERP的实质和定义,是ERP发展史的一篇极其重要和具有较高分析水平的文献。这些题目的内涵将融会在本书相应的章节中说明。
综合以上一些早期文献的精神,Gartner较初对ERP的定义可以简明表达如下。
ERP是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的下一代,它的内涵主要是“打破企业的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实现供需链制造。”
换句话说:ERP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是集成供需链管理的工具、技术和应用系统,是管理决策和供需链流程优化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同义语。
1.2Gartner定义的深远影响
在Garmer 1990年的研究报告中,列出了“技术环境核对表”和“功能核对表”,前者所列的技术如图形用户界面(GUI)、关系数据库、第4代语言(4GL)、客户机/服务器(C/S)等,早已不新,但功能核对表的内容至今仍有其重要意义。当前名目繁多的信息化系统,可以说,都是为了实现表中功能的要求,陆续开发出来的。功能核对表的第1条要求ERP系统要能适应离散、流程和分销配送不同的类型
也就是说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制造业。
接下来提出ERP要能采用图解方法处理和分析各种经营生产问题。就是说,ERP不再是简单的事务处理系统,而是要突出整体决策分析的功能。在这个设想指导下,陆续出现了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DM)和在线分析处理(On-LineAnalyticalProcessing,OLAP)以及业务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1)等应用系统。
内部集成提到3个方面:同产品研发集成。在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GT)、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d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omputerAdded Process Planning,CAPP)的基础上,陆续发展的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Management,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 Management,PLM)以及电子商务支持下的协同产品商务(CollaborativeProductCommerce,CPC)。
在核心业务集成方面,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了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IVIES)、人力资源管 (HumanResource,HR)、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EAM)以及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等。
在数据采集方面,除了质量管理的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SPC)和结合流程控制的分布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DCS)等外,在条形码基础上发展了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ldentification,RFID)。
在外部集成方面开发了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供应商管理(SupplierRelationshipManagement,SRM)、供应链例外事件管理(SuplPlyChainEventManagement,SCEM)以及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WMS)等。
我们不妨回顾,以信息高速公路来解释和普及互联网是在1993年前后,就是说,是在1990年Gartner提出ERP概念之后的事;谁都明白“外部集成”离开网络通信技术是无法实现的。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软件供应商的开发实力,没有哪一家软件公司能够单独完成Garmer公司较初提出的全部宏伟远景设想。新开发的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分别完成的。不同厂商的产品要集成,又出现了企业应用系统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Integration,EAl)和中间件(Middle-Ware)技术。
这些后来分别开发的应用系统,都没有跳出Garmer较初定义的设想,说明ERP的原始定义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有着深远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一些MRPⅡ软件供应商在增加了Gartner较初提出的一些外扩功能、采纳了Gartner公司较初对ERP提出的技术要求等当时算是领先的技术或解决了跨世纪的千年虫(Y2K)问题之后,就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和商业目的需要,把已有的MRPⅡ产品易名为ERP。
这种易名实质上没有也不可能实现Gartner对ERP系统的基本定义和设想——“管理整个供需链”;软件的基本内容还是停留在原有MRPⅡ的水平上。然而,这个“易名潮”却模糊了MRPⅡ同ERP的界限,使得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成熟MRPⅡ产品的人,自然而然地把从MRPⅡ易名而来的ERP看成是“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现在,“ERP是面向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这样的认识,在国内外都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
论”,于是,到了2000年,只好再提出来一个ERPⅡ来解释较初定义的、但又一直未能立即实现的ERP。
美国AMRResearch公司在她的((ExtendedERP—WiringtheSupp/yChain))课程里,把这种适量扩展了功能并易名ERP的MRPⅡ系统,作为“ERP的一个良好的起点(a good start)”看待;一方面说明它毕竟还不是Gartner较初定义的ERP的全部内容,同时也说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管理较好是从MRPⅡ起步,也就是从内部集成起步。
说明历史事实,并不是要纠缠或讨论名称和叫法。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主要是根据企业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来制定信息化规划,选择能够解决本行业本企业问题的系统。关键是看系统的内涵和功能,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看它打着什么“旗号”、挂着什么“牌子”。
1.3制造业的信息化系统
MRPⅡ是一种制造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ERP作为MRPⅡ的下一代,本来也是一个面向制造业的系统。但是现在ERP被滥用了,成了“管理软件”的代名词,什么行业都可以来一个ERPP;什么金融ERP、保险ERP、商贸ERP、电力ERP、出版ERP、旅游ERP.…—五花八门。由于涉及行业过于广泛,扰乱了对ERP系统真实原始定义的理解。
这种“扎堆”的现象,不利于用户选择适用的应用系统,也不利于软件供应商的市场定位。在我国的复合型人才和资金都非
上一页: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的理念分析
下一页:信息化与管理的关系分析
相关新闻
-
信息集成与实时共享解析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仅仅提高工作效率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整体效益。采购来的物料将被生产部门领去加工成零部件;采购流程的“终”又是下游生产流程的“始”。
-
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的理念分析
集团客户线条内的知识的沉淀与共享,建立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知识体系,“四库”包括客户需求库、信息化专家库、解决方案库、合作伙伴库。集团客户部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行业经理应用为核心的“动静结合的知识地图”的知识分类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