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硬件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5.3硬件平台的发展趋势
5.3,1  计算与通信平台的集成
    在客户机层次,移动电话如今具有了越来越多的手提电脑的功能,而个人数字助理(PDA)也开始具有移动电话的功能。我们毫不怀疑个人计算机作为存储设备和操作系统,在未来将成为家庭娱乐中心和个人移动娱乐中心的核心。
    在服务器和网络层次,因特网电话系统(现在是成长较快的电话服务类型)的成功证明了传统意义上的通信平台和计算平台正在合并为一个单一的网络平台——因特网。
    硬件平台的上述发展趋势,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是高速网络计算。网络正在成为计算能力的源泉,使企业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扩展其计算能力。   
5.3.2  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是伴随着因特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因特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这样组织起来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有两个优势:一是数据处理能力超强:二是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
    实际上,网格计算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的一种,即参与工作流的一定不只是一台计算机,而是一个计算机网络,通过把众多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集中起来,形成相当于超级计算机甚至超过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处理能力。
    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则是网格计算的一个优势,网格计算模式首先把要计算的数据分割成若干“小片”,而计算这些“小片”的协同软件通常是一个预先编制好的屏幕保护程序,然后不同节点的计算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处理能力下载一个或多个数据片断和这个屏幕保护程序。于是“演出开始了”,只要节点的计算机的用户不使用计算机,屏保程序就会工作,这样,这台计算机的闲置计算能力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5,3,3按需计算(公用计算)
    按需计算是指企业所需的计算能力超过设备能力时,向远程的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心购买必要的计算能力,这样就避免了电子商务企业购买昂贵的计算机设备。这种理念很像人们在生活中向公用设施公司购买所需的水和电,因此也被称为“公用计算”。
    2002年10月,IBM]E式宣布了其按需战略: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提供相应的IT资源。为了实现这一战略,IBM投入了数百亿美元。这里,“按需”有两层含义:“动态”和“适量”。“动态”表示随时汲取,“适量”表示不会因买多了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按需计算”技术的精髓是,任何设备、任何网络和任何数据都可以方便地共享与交换。这一技术能帮助企业全面集成企业范围内的企业过程,以及企业与主要合作伙伴、供应商管理及客户的企业过程,企业因此能更加快速、灵活地面对客户需求、市场机会,或者对外部风险做出适当的反应。
5,3.4  自主计算
    今天的计算机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预算的1/3—1/2都花在了预防或恢复系统灾难上。大约40%的系统灾难是由于操作人员的错误而引起的。这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或者缺乏训练,而是因为今天的计算机系统过于复杂,操作人员又经常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
    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IBM公司提出了自主计算的概念。在其较近公布的自主计算观点中,IBM解释道:“自主计算是实现自我管理计算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种方法,这种自我管理系统使人为干涉达到较低限度。自主计算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整个IT行业面临的一种挑战,值得1T行业认真对待。”
   关于“自主’这个术语,没有绝对明确的定义或标准。但是,在研究领域中,一般性的一致意见是,未来的自主计算系统应该满足自我配置、自我优化、自我修复和自我保护等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各种设备必须使用共同的语言。数据结构、协议和服务都必须公开标准化,而且较好是所有供应商都执行同一标准。
 

上一页: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构成简述

下一页:软件平台的4个发展趋势

相关新闻

  • 软件平台的4个发展趋势

    5软件平台主要有如下四个发展趋势: .Linux和开放源代码软件, Java ·企业集成软件, ·软件外包。Web服务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操作系统或某种特定编程语言,因此,不同的应用软件可以通过使用 Web服务来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 管理软件的管理机会,挑战和解决方案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特定的信息系统应用提供平台的共享技术资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整个企业所共享的硬件、软件和服务。主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组件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企业软件平台,网络和通信平台、数据库管理软件、因特网平台、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分为三个层次:公共层、企业层和业务单位层。

  •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构成简述

    现在的刀片服务器不仅实现了预计要达到的服务器位置整合的目的,更集成了存储和网络交换设备于一身,从而成为简化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SAP和仁科的企业应用软件可以在任何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而甲骨文公司的企业应用软件虽然与各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兼容,但只能在Oracle数据库上运行。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