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管理软件的管理机会,挑战和解决方案分析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5,5  管理机会、挑战和解决方案
    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目的在于向客户、员工和供应商提供一整套连贯而均衡的计算机一基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应该妥善处理以下问题: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成本;
    ·信息、应用与平台的集成;
    ·响应业务环境的灵活性;   
    ·弹性,
    ·服务水平。
    现在来进一步讨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机会和挑战。
5,5.1  机会
    信息技术的能力处于持续不断的上升之中。这意味着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过程。具备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能力和知识的企业,将能够从这些新机会中获取丰厚的回报。
5,5.2管理挑战
    建立和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决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各个组件之间的协调平衡:如何处理可扩展性和技术变革: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何进行管理和治理。
1.做出明智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决策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企业的一项主要投资。如果在这方面投资过多,则会导致设备闲置浪费,并可能拖累企业的财务绩效,而如果在这方面投资过少,则会导致某些业务职能难以实现(从而在竞争中落后于这方面做得较好的竞争对手)。究竟该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花费多少钱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是,企业应该花钱建立自己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还是应该向外部供应商租用?正如本章前文所讨论的那样,不管是硬件还是协同软件,计算机平台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外包给外部供应商。
2.选择和协调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组件
    企业需要把不同的技术平台和人员组合起来,使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显然不仅仅是技术工作,更主要的是一项艰难的供应链管理工作。
3.应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变化
    企业迅速成长时,可以迅速扩张其基础设施:而当企业收缩时,过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就变成了负担。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主要是固定成本投资时,企业怎样才能保持灵活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扩展性如何。可扩展性是指一台计笋机、一个产品或一个系统在不中断工作的前提下,向更多用户提供服务的扩展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应该怎样改变,以怎样的进度改变。由于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渗透了企业的所有部门,影响到所有日常业务,因此,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任何改变必须在对未来业务需求或技术变化理解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地慢慢进行。我们必须考虑,应该由谁来提供这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长期、稳定的发展所必需的对未来业务需求和技术变化的理解与发展愿景呢?
4.管理和治理
    一个长期困扰企业较高管理层以及信息系统经理们的问题是应该由谁来控制和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各个部门自己负责,还是应该集中控制和管理;集中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与部门OA信息系统管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经费应该怎样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分配;每个公司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上述问题。
5.5.3解决方案指引
    前文提出的诸多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企业会根据自己的历史情况、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做出不同的决定。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chiefinformationofficer,CIO)问得较多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是不是太多了。有时候问题也许会相反:为了保持竞争力,我们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足够吗。这样的问题没有简单唯一的答案,但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
1.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竞争力模型
    图5—10中的竞争力模型可以帮助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花多少钱用于建设信息技术设施?

   对企业服务的市场需求。将企业目前向客户、供应商以及员工提供的服务列成一份服务清单。对他们进行调查,了解目前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是否有客户抱怨查询货物数量和价格时很难得到及时的回答?是否有员工抱怨难以找到工作中所需的有用信息?是否有供应商抱怨难以了解产品需求?   
    企业的商业战略。分析企业未来五年的战略,找出要实现该战略,需要提供哪些新的服务,或具备哪些新的能力。
    企业的IT战略、基础设施及成本。仔细研究企业未来五年的信息技术计划,并分析其与企业战略的匹配程度。列出现有各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成本(许多企业并不清楚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成本),然后进行整体拥有成本分析(稍后会讨论到)。如果企业没有IT战略,需要建立1T战略,并考虑其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匹配问题。
    信息技术评估。企业所用的信息技术是否落后了,或过于超前了?人们固然不希望使用落后的技术,但也不要贸然地广泛使用仍处于试验阶段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通常不稳定且十分昂贵。所选择的技术应当已经有通用标准,并且有多家成熟的供应商,而不要成为较新技术的试验品。
    竞争对手的IT服务。根据竞争对手向客户、供应商管理和员工提供的服务水平,确立自身的IT服务水平标杆(benchmark)。对企业和竞争对手的IT服务水平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的评估。如果IT服务水平在某一方面落后于对手,则表明在这方面存在着竞争劣势,当然还意味着在这方面存在着改进机会。应该在IT服务水平的各个方面都超越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IT基础设施投资。根据竞争对手的IT基础设施投资,确立自身的1T基础设施投资标杆。尽管一般的企业会把IT基础设施投资视为商业秘密,但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或者通过对相关行业的业务数据分析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分析竞争对手的IT基础设施投资,并不表示要和它们花一样多的钱,或者比它们花得更多。也许你可以找到更为便宜的方式而提供同样水平的IT服务。当然,一般情况下,对IT基础设施投资的落后会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后果,如低下的工作效率、不断下降的市场份额等。
    通过这样的竞争力模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和竞争对手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企业将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中获得怎样的回报,以及如何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获得竞争优势。
2.从小规模项目开始
  在进行大型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之前,有必要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性项目投资。这种小规模项目应该侧重于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改进,相对容易实施,并且对项目投资回报有清楚的
了解。  
3.技术资产的整体拥有成本
  在确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的标杆之前,需要全面考虑相关的成本。拥有技术资源的实际成本包括购买和安装软、硬件的成本、软、硬件升级、维护、技术支持、培训甚至水电费、房租等成本。整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ownership,TCO)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这些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帮助企业确定实施某项技术的实际成本。 
    整体拥有成本包括:购买计算机硬件工作流软件的费用,培训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的费用:技术支持费用:软、硬件升级、维护费用,相关基础设施(如网络、专用设备等)费用,宕机费用(因为系统软、硬件出现问题导致不能工作的损失):空间和能源费用(房租成本、水电费成本等)。一般来说,一台个人计算机的整体拥有成本相当于其购买价格的三倍。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系统(特别是带有手持设备和无线设备的系统)比中央主机结构的系统的整体拥有成本要高。

    一般来说,系统软、硬件的采购成本只占整体拥有成本的20%。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更加集中的系统和标准化的软、硬件,降低相应的技术支持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降低整体拥有成本。
小  结   
1.定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描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构成与层次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特定的信息系统应用提供平台的共享技术资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整个企业所共享的硬件、软件和服务。主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组件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企业软件平台,网络和通信平台、数据库管理软件、因特网平台、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分为三个层次:公共层、企业层和业务单位层。   
    除了从技术角度理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外,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视为提供服务的平台,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的商业价值。
2.了解和描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发展的各个阶段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电子会计机、通用主机和微机计算、个人计算机、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企业因特网计算。   
3.了解和描述技术因素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发展的推动作用
   

上一页:软件平台的4个发展趋势

下一页:供应链管理案例--Qantas与福特

相关新闻

  • 供应链管理案例--Qantas与福特

    Qantas航空公司与福特(欧洲)汽车公司的按需计算 Qantas是澳大利亚较大的航空公司,航线覆盖澳大利亚140个城市以及33个国家。亚当斯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是修改他设计的在加州贸易中心里的配送中心使用的仓库管理系统,然后用在得州的配送中心,还是购买系统。

  • 传统文件环境下的组织数据

    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应该向用户提供准确、及时、有用的信息。由于各个部门各自建立独立的信息系统,需要收集和存储很多相同的信息,导致了‘数据冗余的出现。

  • 软件平台的4个发展趋势

    5软件平台主要有如下四个发展趋势: .Linux和开放源代码软件, Java ·企业集成软件, ·软件外包。Web服务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操作系统或某种特定编程语言,因此,不同的应用软件可以通过使用 Web服务来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