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的订货点法原理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ERP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时段式MRP、闭环MRP和MRPⅡ,是由近50年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形成的。ERP系统的原理也是随着企业信息化发展逐步完善,至今还在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工业经济时代竞争的特点就是产品生产成本上的竞争,规模化大生产(MassProduction)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式。由于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生产给制造业带来了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不能准时供应或供应不足;零部件生产不配套,且积压严重;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和难以控制,劳动生产率下降;资金积压严重,周转期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使得企业经营计划难以适应。总之,降低成本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库存积压与短缺问题。如何提高库存物料的可控性是当时管理学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订货点法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
假设:某一物料在单位时区内的需求量(即消耗速度V)是已知的,物料的提前期(T)也是已知的,即该消耗库存物料在消耗到一定量(即订货点Qo)时,提出订货,既能确保正常生产,又能使库存积压较少。同时考虑防止供应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对物料需求的影响,设定一个安全库存量Qs。该库存物料的这种控制方法称为订货点法,这个库存量称为订货点。即:
Qo=VXT+Qs (3—1)
订货点法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物资匮乏,供不应求)提出的,从理论上看,订货点法的数据处理十分严密,可以对每个物料通过式(3—1)进行计算和推导出物料控制的订货点,确保物料的供应。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和生产能力的过剩。订货点法很快暴露出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物料需求趋向间断,而且需求量往往存在随机性。
2.物料控制对象繁多,即使通过努力,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缺货降到2%。但是,一个产品往往由众多物料组成,例如由1 000个零件组成,则较终还会有20种零件发生缺货,造成管理混乱。
3.何时订货无法事先确定,只能等待库存物料消耗到订货点时才能发出订单。
4.单位时区的物料需求量越来越难于确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产大于供时,根本无法确定。
上一页:浅谈邮件归档策略
下一页:时段式MRP原理
相关新闻
-
时段式MRP原理
根据时段式MRP原理可以分别推出盖子、塑料在各时区的毛需求、预计入库量、库存量和计划订货下达量,如表3—6所示。下层物料的毛需求=上层物料的下达订单量X上下层物料之间的倍数 注:盖子的提前期是1个时区,所以在第7个时区的计划订货量8,在第6时区计划订货下达。
-
闭环MRP原理分析
时段式MPR对物料的生产管理与库存控制从理论上看似十分完美。在第三时区,已下达订单与计划下达订单的负荷超过了工作中心的能力,已下达的订单负荷没有达到工作中心的能力,所以,在下达计划订单时,必须按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调整。
-
浅谈邮件归档策略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已经意识到对电子邮件进行管理的重要性。邮件归档产品使用户能够高效低成本地管理其邮件资源,并能实现业内法规的完全遵从,快速查找和获取电子邮件的历史数据,快速响应急迫的法律、审计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