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ERP的全面质量管理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现代的质量管理方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于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意义深远,其主张全员参与,全面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用数据说话,并要求质量管理作业规范化和标准化。ERP质量管理的思想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其优势体现在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利用计算机技术使信息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信息的方便查询、快速反馈,企业内实现信息的共享,企业间的信息通信,都随着计算机技术、ERP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诞生是质量管理史上伟大的里程碑。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应用及发展,充分表明了它的思想、原理和方法对于各国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思想诞生于美国,费根保姆和朱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费根保姆在他的著作《全面质量控制》中给全面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蕞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种有效的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美国取得了令世人瞩
目的成就。
    在ISO 8402—1994标准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综合上述两个定义来看,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是全员通过有效的质量体系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全范围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使顾客满意和社会受益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具有先进的OA系统管理的思想,并强调建立全面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使顾客和社会受益。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以“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强调找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控制所有具体的生产经用活动;在工作中将过去的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面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采用科学的、多种多样方法的质量管理。
    (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指决定产品质量的不仅是生产终端的检验把关,更重要的是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从市场调查开始,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直到产品使用寿命结束为止的全过程。全过程的管理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贯彻预防第一的客观要求,把管理的重点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转到事先控制上来,消除产生不合格晶的种种隐患,形成一个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经营系统。另外,还要对产品形成以后的过程以及使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2)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的质量管理这一特点要求企业不能仅仅追求产品的较终质量,而是应该追求广义质量的提高。这种广义的质量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还应包括过程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不仅要对产品性能进行管理,也要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时间性和适应性进行管理。总之,全面的质量管理是对各个方面的质量进行的分销管理
    (3)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过程和全面质量进行的质量管理,所以全面质量管理不仅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事,也不仅涉及到设计、生产、供应、销售、服务过程中有关的人员,而是企业中各个部门所有人员的事。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里任何个人或是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全体人员都来参加,并在各自有关的工作中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4)采用科学的、多种多样方法的质量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质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管理因素,又有技术因素;既有企业内部因素,又有企业外部因素;既有人们的心理因素,又有自然环境因素。要把这一系列的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全面管理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光靠单一的管理方法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任何活动都要遵循PDCA(计划、实施控制分析)循环的工作程序,并且广泛地运用科学的、多种多样的方法,如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运筹学、电子技术基础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治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真正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3.全面质量管(TQM)理的基本理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质量管理由早期的TQC(全面质量控制)演变为TQM(Total QualityManagement)。TQM的实质是以顾客满意、附加价值和持续改善为核心的一种全面的经营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系统,它是一种从全局出发进行质量管理的,突出从系统和全局出发、以为顾客服务为本、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突出质量与经济的统一并突出质量经营。全面质量管理带动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必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TQM的核心理念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1)顾客满意。顾客即所提供产品的接受者,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全面质量管理本着为顾客服务为本的精神,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通过全员的参与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
    (2)附加价值。TQM改变以前的事后控制为以预防改进为主,通过事前的分析预测使企业减少浪费;另外,通过要求任何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来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创造新价值,故TQM用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功能价值,追求组织较大的经营绩效和个人较大的工作绩效。
    (3)持续改善。TQM通过建立以PDCA循环为基础的持续改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以质量为中心并且不断改进,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的成功。

上一页:会计电算化与ERP系统的财务管理的关系

下一页:ERP系统的质量管理

相关新闻

  • ERP系统的质量管理

    ERP系统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过程。质量检验管理对质量监控点的数据进行采集,包括手工录入和在线采集,完成对质量样本数据的预处理分析。

  • 全面质量管理与ERP系统的质量管理的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与ERP系统的质量管理的关系 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公司努力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态度和组织的一种描述。ERP质量管理的思想完全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其优势突出体现在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数字化、可视化。

  • 会计电算化与ERP系统的财务管理的关系

    从实施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ERP系统全面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实时、有效,资金管理与其他事务处理可以同步监控。财务人员应充分利用 ERP系统提供的这一便利,随时更新各类财务报表,进行及时的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具实效性的资料。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