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ERP选型要注意的要点分析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137  选型注意要点
  人们通常理解选型就是选软件,没错!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选择软件商是寻求解决方案和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再次强调:必须在“知理·知己“的基础上选型!
    选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软件商的行业定位
    在“知己”阶段,我们讨论“企业定位”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定位匹配的软件商。
    每一家软件商都有他的定位,从软件商的用户名册可以看出其客户群的主要行业,要注意这些客户在行业产业链上的位置,才有一定的可比性。不少软件商注意行业细分,他们在某些行业无论从产品功能或服务特色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对“用户名册”要注意分析,有时用户公司的名声很大,但是具体选用这家软件的却是公司名下的一个小小的部门,甚至只用了ERP产品的一小部分模块。软件商在统计用户数量的方法也很不一样,有的只列出集团公司,有的把集团公司下属的公司分别一一列出,以壮大用户数量。对此,选型小组要心中有数。
    有些软件商的产品包罗万象,似乎什么行业都能适应,但遇到一些具体细节,就不一定比那些专为某个行业设计的软件处理得好。软件定位和企业定位必须一致,这个一致是行业和专业的一致。国内有些企业在本行业中是龙头老大,选软件也要选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追求两个完全不同行业“老大”的“门当户对”不一定就是“喜结良缘”。“攀比”是“务实”的大敌。
    据《IT时代周刊》2007年3月13日在TechTarget网站的文章《ERP巨头集体陷入温州困局》(http://searchcio.techtarget.com.cn/pinglun/421/3110421—1·shtml),中小企业在向规范化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对信息化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它们对一些大软件商的评价是“没行业特色”、“不能满足应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说明考察ERP产品的行业定位非常重要。在ERP强手林立的形势下,一些小的软件商之所以还有生存的空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们能够定位于某个行业,做细做专做精。
    总之,要按照课程“知己”部分讨论的企业定位(第101—110节),在行业产业链、定单响应策略、企业组织与规模、企业的营销模式以及企业的生产特点等方面来选择对应的ERP解决方案。
    ERP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分析要求的所有细节。产品版本必须是“完成时”的现有版本,如果是“将来时”的下一个版本,要有绝对可信可靠的承诺保证,不能无限期等待,延误企业问题的解决。如果需要二次开发,要明确责任方、进度、费用、与现有产品的集成度以及对日后版本升级的影响。
    2.ERP产品的技术水平
    近年来,软件工程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从管理应用的角度出发,考虑到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具备满足信息集成的平台。
    ——满足企业核心业务信息集成、报表生成、条码生成、无线通信……
    ——满足多个应用系统集成。例如,同企业的办公自动化(OA),CAD,PDM,HR,CRM,BI等系统的集成品,不能只看名称叫法,只听口头宣传。
    3.软件公司的稳定性
    选择软件公司不仅要看产品和服务,为了进行长期合作,还要注意它的研发实力、版本升级的速度、客户成功案例和公司的管理文化,就是说,看它是不是一个稳步发展的公司。对国外软件公司既要看它的全球名声,又要看国内业绩,因为同企业直接签约的是国内的分公司或代理商。有时,从全球看是一流的,但是具体到国内或一个地区,就不一定。而且,各分公司或地区代理在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上还有区别。对上市软件公司,还要注意其股市波动的情况。
    国内已经出现ERP软件公司“忽隐忽现”和“不辞而别”的现象,尤其是进口软件。外国软件公司在国内的办事处或分公司会突然撤销,置企业用户的利益于不顾,这对企业用户是灾难性的。
    在当前企业之间收购兼并之风盛行时,尤其要特别留神,不要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或日后陷于被动。软件公司被收购,而实行兼并的公司对原有软件的用户完全置之不理,也使被收购软件的用户不再有长期合作的伙伴,原有软件公司的一切承诺都将烟消云散。有时,代理商的更替,也会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公司的稳定性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4.文档及服务支持
    软件公司在提供产品的同时,还必须附带一些必要的文档,包括用户手册、培训教材、帮助文本、学习光盘等,不同软件商提供的文档会有很大区别。我们之所以强调文档齐备,还是出于“企业主体意识”的原则,是为了企业能够长期自主地掌握ERP产品的使用。企业的人员会流动,会不断增加新的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培训教员,需要利用软件商提供的文档,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教育和经历背景,编写本企业员工易于接受的培训和学习教材。
    如果是进口软件,较好保留一套英文原版的文档,以便在对译文有质疑时对照参考。
    注意,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必须与企业所安装的ERP产品版本完全一致。避免产品是升级版本,而培训教材依然是老版本,对不上号,这种情况经常会遇到。
    5.售后服务及实施顾问的实力
    当ERP项目的售后服务和实施是由软件公司担任时,要考察其支持实力。国内外软件商都会有一批优秀的实施支持顾问,但更重要的是看具体派什么人来担任本项目的工作,不要把在“夺标”大会上,软件商或服务商从各地召集来“亮相”的强大阵营,理解为就是今后会来企业工作的实施队伍,“壮声势”不等于“干实事”,实施服务工作的好坏较后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要了解今后具体是哪一位到现场来做具体的实施,一到具体,人员的水平会有很大差异,将直接影响实施效果。   
    应当在合同中明文规定什么阶段由什么人来现场指导实施。一味侃价的后果往往使企业得不到强有力的实施服务,解决方案包括ERP产品和售后实施服务,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软件商能够压缩的成本主要就在售后服务上。
    实施顾问有几种类型,较理想的是复合型人才。不熟悉管理业务的IT人员,可以解决和处理各种技术问题,但是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指导ERP项目的实施。有些软件公司会在不同实施阶段分别派遣“应用顾问(侧重管理应用)”和“技术顾问(侧重IT)”到现场指导。
    如果实施服务是由第三方实施顾问公司承担,请参阅下面第140节选择实施方的注意事项。
138  选择ERP产品功能重点考虑的要素
    这里谈到的一些重点考虑因素,在“知己“阶段的课程里已经提到,需要突出强调。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切描述产品结构
    ERP系统要实现物流、资金流的信息集成,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这个系统必须能够确切地描述企业的产品结构,描述产品生产流程的工艺路线。离散装配型的企业,产品结构多为正锥型的A型结构。流程型的企业,产品结构可能是倒锥型(V型)、T型或I型。对定单组装(ATO)类型的企业,则要满足模块化产品结构和配置要求。此外,物料替代的问题也必须考虑。
    ERP产品为了实现核心业务的信息集成,必须满足企业对产品结构描述的要求。软件商的行业定位在这方面会有明显的差异。
    2.确切描述工艺路线
    企业产品的工艺路线存在许多变数。例如,流程中某道工序的变化,包括替代工作流中心、自制转外包(全部或部分数量,全部工序或某一个工序)、来料加工、加工定单在工艺路线上的分与合等,都会有非常具体和个性化的需求,有些所谓的“个性化”其实是带有普遍性的,ERP产品应能提供各种选项供选择。
    3.确切表述资金流及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在企业的生产流程中,产品成本的发生和资金流是相对比较规范的。变化较多的环节是企业的对外业务,主要是采购和销售作业。而采购对于销售来讲有类似之处,因为企业的采购作业相当于供应商管理的销售作业。
    我们在“知己”部分的企业定位章节里,特别提出了企业的营销模式,不同模式的财务结算是不同的,ERP产品必须能够满足各种要求。
    如果是集团型企业,或是有多个工厂或分公司的企业,就会遇到财务报表合并的问题。
    4.表述企业的订单响应策略
    在“知己”部分,我们讲了4种基本的订单响应策略。不同的订单响应策略在计划方法、物料清单形式、财务结算等方面都有区别。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订单组装(ATO)类型,这是一种满足大规模客户定制的类型,应用面相当普遍。ERP产品必须满足产品配置的要求,

上一页:ERP的选型班子

下一页:如何正确选择实施方

相关新闻

  • 如何正确选择实施方

    国内经常有选用的系统还没有用起来就要更换,或选型经办人更换了系统也要跟着更新,这种怪现象很值得深思。如果企业的一把手能做到是明白人,如果能够按照第134节的要求选拔选型班子,这种非正常现象是可以控制的。

  • 成功上线不等于上线成功

    不能停留在“成功上线’, 第一个题目“管理以人为本”分三张投影片来谈。其实所谓“成功上线”仅仅指所有必要的数据都已录入系统,所有购买的子系统都已顺利运行,新系统已经完全取代手工管理,实现了切换,就是所谓的“上线”。

  • ERP的选型班子

    较后,企业管理高层要从战略发展需求和投资回报等方面对各个选型方案进行全面综合评审,拍板定案。一般由软件商提出项目建议书或解决方案,请专家参与答辩会,提出问题,较后写出专家评审意见,作为企业决策时参考。

关注我们

留言板

咨询热线:400-626-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