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信息系统分析是信息系统研制过程中的第一大阶段,称为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工作是为信息系统建立起逻辑模型,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信息系统的设计也称为物理设计,它是信息系统研制开发过程中,紧接系统分析之后的第二大阶段。本阶段要根据前一阶段所建起的逻辑模型来确定其实施方案,即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还有系统开发人员的知识与经验。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配置、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输入与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及模块功能设计等。
计算机系统配置
信息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当然就是信息系统的主要支撑环境。所以,计算机系统配置明显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1.计算机系统的选择
前面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初步调查,提出计算机系统的初步配置方案,那是一个逻辑配置,强调系统对计算机功能的要求,不涉及具体计算机参数如机型、机种、牌号等。到了本阶段,系统对计算机的要求已经清楚,这时的计算机配置已经是物理的方案了,即设备的型号、数量、安装地点等,都已经具体化了。
合理配置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以较小的投资来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而计算机系统的选择,应满足当前和中长期目标的需要,保证实用性又不失先进性。
总结起来,计算机系统方案的选择,包括硬件和管理软件两方面的配置,一般应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1)选择的依据
计算机系统方案的提出,应主要考虑和依据系统的可行性报告、系统说明书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三个方面。
(2)功能要求
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要求,实际上是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这一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数据处理能力即速度,还有系统的外设功能如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多媒体处理能力,再就是通信功能即数据的通信方式,是点对点通信还是网络通信。
(3)容量要求
主要是数据的存储能力即计算机存储空间的要求,根据所研制和要支持的信息系统的近期、将来甚至是若干年后发展规划所要求处理的可能的数据量,提出对计算机内存、外存的容量要求。
(4)系统配置
这一方面,应从计算机系统的OA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考虑。当我们优选硬件时,要注意软件必须与其兼容;反之,如果优选软件,则要考虑硬件必须与之配套。当然,还要注意这两方面的可扩充性。还有,要从用户和系统要求的实际出发,选定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设备。
(5)性能要求
这一方面主要是强调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字长及与二者有关的指标要求,要根据用户提出的时间性、精确度等需求来确定。
(6)通信要求
研制的信息系统在当今是离不开网络的,我们在方案中要考虑到计算机系统的通信能力及与网络的接口。
(7)市场考虑
计算机的选型,通常应考虑系统的升级情况和软件的支持情况,即系统应具有延续性,另外要考虑的是当前优选机型的使用率及国情要求。
(8)人员培训
培训要求以用户为主,要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认真、全面的培训。完善的培训计划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9)方案评价
计算机系统方案的评价,主要依据以下各方面来考虑:首先,要考虑功能是否齐全,能否满足系统的所有要求;其次,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包括配件是否齐全、软件是否丰富;再次,要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要强,技术要先进,后援一定要可靠;较后,要考虑价格是否合理。系统的建设必然要受到政策、经济、投资、技术条件、通信等方面的限制,设备的选择当然也会受到这些方面的制约。
(10)方案选择
计算机系统的配置要准备几种方案,每种方案在性能、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形成选择方案报告,供讨论和决策。
2.网络设计
目前的信息系统离不开网络,要考虑到系统集成,甚至是结构化布线;要考虑通信和网络要求方面,包括用户端数、通信量、速度和线路等。
根据信息系统的要求,规划和设计网络时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网络系统结构
有四种不同的网络系统结构或运行环境,它们影响到信息系统结构的设计。
1)工作站/文件服务器方式。这是局域网的基本工作方式,常见的网络系统的基本工作流模式都是如此,如Novell公司的Netware、微软公司的WindowsNT系统等,都属本范畴。本方式的组成,是将若干台计算机组成的工作站与一台或多台文件服务器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使各工作站共享文件服务器上的文件设备。
2)主机/终端系统。主机/终端系统简称为主机系统。本系统在传统的信息系统内使用较多。它是以一台主机为中心的多用户系统。在这种结构中,用户通过与主机相连的字符终端,在主机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共享主机的内存、外存、CPU和I/O设备等资源。
3)客户/服务器系统。简称C/S系统,由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系统发展而来,不同的是,其处理功能不再全部在工作站上完成,而是一部分任务被分配到应用服务器上。当一个用户需要服务时,工作站发出请求,由应用服务器执行相应的功能,并将结果发回工作站。此时的工作站变成了应用服务器的客户,应用服务器可以与文件服务器为同一台计算机,也可以是网上其他计算机,为客户机提供面向应用的服务。
4)对等网络系统。这是一种适合于小规模局域网的系统结构,它不存在专门的文件服务器。这种网络系统中的每一个工作站既可以起客户机的作用,也可以起服务器的作用,为其他工作站提供服务。所以,它的明显优点是系统建设费用低,无需专门的服务器,也无需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但是,对等网络系统结构存在网络安全性和保密性较差的缺点。
(2)数据库访问方式
信息系统一般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库操作,选择不同的网络系统结构,所使用的数据库访问方式也不相同。
1)独立数据库。独立数据库存储在运行应用程序的本地计算机上,由本地应用程序直接访问。所以这种数据库一般不适合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
2)文件共享型数据库。文件共享型数据库也称单层数据库应用。在更新数据之前,通常需要锁定数据库以防多个客户端同时更新数据库造成冲突。
3)客户/服务器型数据库。在访问数据库时,通过一些数据访问接口向数据库提出请求,而不是由应用程序直接访问数据库文件。
4)多层数据库应用系统。这种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
上一页: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下一页: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评价
相关新闻
-
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评价
系统的技术效果 对信息系统技术方面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系统的性能,包括系统的可靠性、高效性、适应性、可维护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等。信息系统的性能方面的评价主要有:数据一致性、准确性;操作方便性、灵活性;系统 安全保密性;系统可扩充性。
-
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质量评价的关键是要定出评定质量的指标以及评定优劣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信息系统价值评估模型,在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中包括:定量指标,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定性指标,即宏观和微观指标。
-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信息系统分析是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把复杂的对象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基本属性和彼此间的关系。上层的数据流程图表达系统的主要逻辑功能,随着自顶向下逐层展开,表达的功能越来越具体,直到较底层的数据流程图,系统的全部逻辑功能被详细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