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ERP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1.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在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指导下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时期是指为了完成组织的任务,对组织中涉及人与事的关系进行专门化管理,使人与事达到较佳匹配,同时运用激励措施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彼得·德鲁克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来,巴克、麦勒斯等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将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许多学者提出把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的战略计划作为—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绩效,较有影响的理论是比尔《管理人力资源》一书,其理论强调成本效益和竞争力。
    广义而言,人力资源是指能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体力、智力的人口总和。而从企业发展的微观层面看,可以将人力资源定义为对企业有价值贡献的人。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由组织提供的具备短期绩效取向和长期战略取向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组织成员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同时配合个人和组织的长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为改善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与理想等特质,希望更多的组织成员具备组织所需要的上述特质,希望成员的特质能配合组织的需求,持续地补充、提升,以协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等。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也日益考虑到人们的工作和职业需要,教育融人工作培训之中。培训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手段,也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既考虑长期规划,也考虑短期目标。教育、培训和管理是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方式及手段。
    2.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获取、整合、激励、调控、培训和开发等多项基本职能,它们相辅相成、彼此互动的,共同构成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体系。
    (1)获取。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录用。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组织结构确定职务说明书与员工素质要求,制定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计划,并根据人力资源的供需计划而开展招募、考核、选拔、录用和配置等工作。显然,只有首先获得了所需的人力资源才能对之进行管理。
    (2)整合。这是使员工之间和睦相处、协调共事、取得群体认同的过程,是员工与组织之间个人认知与组织的理念、个人行为与组织规范的同化过程,使人际协调职能与组织同化职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个人在组织中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势必会引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之间冲突,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主要内容有组织同化,即个人价值观趋同于组织理念、个人行为服从于组织规范,使员工与组织认同并产生归属感,群
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组织中人与组织的沟通,矛盾冲突的调解和化解。
    (3)激励。它是指为员工对组织所做出的贡献而给予各种奖酬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凝聚职能,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其主要内容为根据对员工绩效进行考评的结果,公平的向员工提供合理的、与他们各自贡献相称的工资、奖励和福利。这项功能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增强员工满意感,提高其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增加组织的绩效。
    (4)调控。这是对员工实施合理、公平的动态管理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控制和调整职能。它包括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评和素质评估,以考绩与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如晋升、调动、奖惩、离退、解雇等。
    (5)培训和开发。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广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管理。对于组织而言,其人力资源数量的管理方法有招聘、保持等。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是指对组织内员工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较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它主要包括组织与个人管理计划的制订、组织与个人对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投入、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实施、员工职业生涯开发及员工的有效使用。以往我们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往往只注重员工的培训与继续教育,而忽略了员工的有效使用。事实上,对员工的有效使用是一种投资较少、见效较快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只要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即可转换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员工得到有效使用时,对员工而言,其满意感增强,劳动积极性提高对组织而言,则表现为员工得到合理配置、组织高效运作、劳动生产率提高。
    3.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1)要素有用原则。指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关键在于知人善用,没有无用之人,只有不用之人。首先,要承认人的能力、知识、价值观是有差异的,也是多元化的。其次,要根据每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等要素,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较后,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关键是将其放到合适的岗位。
    (2)能级层序原则。指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应配置在组织中的不同职位上,给予不同的权力和利益,使能力与职位相应,组织结构才会相对稳定。这里的能力不仅指知识、经验,还包括人的道德水平、价值观。
    (3)互补递增原则。指将各种差异的群体,通过个体间取长补短而形成整体优势,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年龄互补、关系互补。
    (4)动态适应原则。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个体状况年龄、知识结构、身体状况等与组织结构及外部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竞争的加剧等都会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要适时予以调整,以适应各种变化。这主要包括实施岗位的调整或岗位职责的调整。实施人员的调整,进行竞聘上岗、平行调动实施弹性工作时间,如聘用小时工、临时工等培养、发挥员工一专多能的才干,实现岗位流动,实施动态优化组合,实现组织和机构人员的优化。
    (5)激励强化原则。指对人动机的激发和对人的激励。激励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期望行为,使之适应企业目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4.ER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体现ERP系统与MPRⅡ系统不同的主要功能之一,在ERP系统中,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可以通过ERP系统的中央数据库进行实时、全面的员工招聘、薪资、培训、人事和考核等管理。
    (1)员工人事管理。翔实记录员工基本信息、家庭和住址信息,实现档案资料电子化管理。同时详尽记录员工人事动态(新进、调动、晋升、降职、离职等)信息,归类存储于相应的信息类型中,为制订员工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也为提供准确的人力资源现状报表,还为制订激励、考核制度、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规划提供数据依据;为制定人才选择战略、人力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建立识别人才体系提供基础。
    (2)招聘管理。在组织架构中对空缺职位进行维护和查询。ERP系统能生成详细的职位说明和应聘人员主数据,还可以维护和查找合适的应聘人,并生成培训意见。在招聘过程中及时记录应聘人员的信息,当公司决定录取应聘人员后,系统将应聘人的数据转入员工主数据库中。   
    (3)培训管理。创建培训课程结构图,为每一课程灵活分配各项资源,如:教师、培训教室等,可按课程编制预算,实行培训成本过账。培训教材可以与公司网络结合,实现E-Learning,还可以与ESS整合实现员工自主报名,自主学习。培训结束后,学员可通过课程评估,完成对教师的考核。教师通过对学员考核,生成相应的资格。
    (4)员工考核。这可根据需求创建各种评估模型,并将评估结果与其他模块自动结成评估系统。评估系统的基本要素是评估过程、评估对象、评估类型和评估标准。评估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存在准备、处理、已完成三种状态;评估对象可以是人员P、用户US或课程E等;评估类型可以是单个或复合、记名或不记名;评估标准是数量或质量的等级标准。ERP系统可以根据管理需求灵活建立各种评估模型,对人员、用户、培训事件等对象进行评估或考核;还具有可操作性强,可独立实施,也与多个子模块进行集成等特点。
    (5)薪资管理。薪资结算时,自动抓取本月考勤核算数据,如加班费、加班补贴、中夜班费等,根据国家规定,设定扣税、病假扣薪比例,根据企业规定,设定各种假别的扣薪标准,如旷工、事假。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就社会保险和公积金设定不同的扣缴比例,以及相应的扣缴基数(包括上限和下限)。薪资结算完毕,在确认无误后,自动财务过账。当发生薪资基本数据变动或考勤重新核算时,ERP系统具有自动回溯功能,避免了人事部门大量的人工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严格的系统权限管控,从而确保员工薪资数据更加安全,更加保密,提高员工满意度。
    (6)组织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内外的综合管理层次,合理考核企业或各部门的管理、生产和作业效率;用户还可以通过图形化工具构建组织结构,创建组织的单元、职位和职务等,准确记录企业组织架构和组织单元的每一次变动,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供历史数据。通过职位和职务的设置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范围,为工作流分析提供基础,为培训需求的制订提供依据。职位、职务和职位空缺的维护,为招聘提供数据分析,为人力资源合理配

上一页: ERP系统的维护管理

下一页:进销存子系统

相关新闻

  • 进销存子系统

    进销存子系统围绕库存管理的进货入库管理、销售出货管理和存货管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精度、准确度和及时性。实际库存管理过程中,库存管理员不仅要完整地记录库存相关数据,还要通过库存管理功能模块有效地控制库存管理业务流程,规范业务处理。

  • ERP系统的库存管理模块

    订货量确定的前提假设可分成先假设固定供应量后确定该供应量的时区数、先假设固定需求时间后确定该时区内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与供应量同时确定三类。假设某物料凭经验确定订货时区是2,则计划订货量如表4-1所示。

  • ERP系统的维护管理

    主要管理思想涉及预防性维修(维护管理)、预测性维护(PDM)、全员维修思想(T维护管理)、工作单管理、故障分析、BOM、JIT、看板管理思想以及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功能。每个工单都记载了具体设备具体维修的维修对象、维修人员、维修工具、消耗物料等,通过工单管理,维护管理模块能够统计每次维修活动的维修成本。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