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缺断料让「零断料」不再是空谈
文:39期《赢》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4-01-21 13:37:48
制造企业要达成营收目标,除努力研发有价值的产品及开拓客源外,较重要的就是要能谨守交期承诺,准时将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尤其在当今制造业,上下游分工愈加细致,上游供应商是否能准时交付,将直接影响下游产业的投产。因此,追求供应链快速响应,提升订单准时交付率,已成为评估制造企业能否在所处供应链环节扮演好角色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客户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更左右了企业的接单机会与营收绩效。
离订单准时交付,还有多远?
然而,作为价值链上的核心竞争力,许多制造企业对于内部的订单交付情况却感“十分茫然”:企业订单准时交付率是多少?能提前多久知道订单无法交付?无法交付的瓶颈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克服交付瓶颈?迟交的订单能否二次预估交期等一系列制约订单准时交付的「顽疾」,企业如何应对?从接单、到订单处理、生产设计、物料供应、生产设计甚至运输能力,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细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订单交付延迟,企业应如何全面追踪?
在一系列影响订单准时交付的「关键能力」中,制造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物料供应能力」显得尤为关键。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产业性质不同,缺料、断料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造企业的管理之「痛」,因缺料、断料造成的停线、迟交、丢单现象在制造企业已屡见不鲜。例如,因生产缺料及停工待料,造成设备产量及人均产值的降低,甚至生产费用的浪费和制造成本的节节攀升;因供应链管控不当,导致缺料或供应不及时,而为了顾及客户满意度,不得不进行紧急采购,又拉高了进料成本;因工单未能准时开工,影响准时完工日期,致使订单不能达交,从而影响客户满意度及日后下单意愿,导致后续营收损失。
以机械制造企业为例,由于零件组装这一行业特性,只要一个零件物料未到位,就会影响企业的齐套生产,从而导致停工待料情况的出现。尤其在机械制造企业为营销目标、交货时间冲刺时,因为供应商经常到货不及时或不配套,导致物料库存压力越来越大,采购供应链部门不得不设法降低库存。可见,这些都屡屡考验着机械制造企业本就薄弱的「物料管控能力」。
“看不到”的损失在哪里?
可以说,缺料、断料现象已成为影响机械制造企业订单准时交付的较大因素,也是企业成本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因缺料、断料造成的非计划性停产在制造企业经营成本中的占比,有数据显示,在传统制造业,生产备料待料的时间占整个原料流通时间的50%-70%,而真正有加工效益的时间、有附加价值的时间较多只有30%,这代表制造企业在原物料成品、半成品所投入的资金效益其实只有30%-50%,另外的50%-70%被浪费掉了。另外,因为所有的制造业工厂都会碰到的生产缺料、错料,造成的停工时间占设备机时高达10%-25%。
可见,缺料、断料问题已然成为机械制造企业攸关发展的致命性问题。
监控+预警 击溃缺料、断料
那么,如何打破产能负荷不平衡,做到“零断料”?如何构建无限贴近机械行业特性,基于零断科的物料配套供应能力?
在生产部门做到“有采购急料进货的快速通道”、“有特材料的绿色通道”、“与计划变更同步”、“确保欠料之后的二次发料”等举措的同时,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采购备料流程和缺料预警制度,将监控预警提前,再提前一点。
货应到未到?不知要催什么了?传递中掉棒了?货到要分给谁?不知优先检验?不知要备什么?不知缺什么料?……对于这些物流供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具备监控生产计划缺料的能力,预警采购单逾期交货的风险能力以及实时预警工单库存缺料的能力,以更好的进行监控采购过程、监控和管制生产计划,实现生产「零断料」的目标。
另外,利用信息系统规避缺料、断料问题,避免机械制造企业因缺料断料而陷入「停线—迟交—丢单」的恶性循环,进而提升订单交付能力,是企业“信守承诺”的关键。
环环相扣 物料管控「有方可循」
『只有物控对采购进行监控,生管对生产计划进行管制,才能有效进行缺料预警,实现「零断料」』。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采购人员若能通过预计进货表向供应商实时同步确认交期,就会极大降低因为供应商物料交付延迟而造成的企业断料现象;而资材人员通过工单物料状况统计分析,配合预计生产排放的计划,来监控库存、在途数量的变化,与采购实时互动,可以有效避免因缺料而延误生产。与此同时,生管根据各生产线的工单状况配合各部门在开工前更新物料信息,可以缩短挪料、备料周期,以应对因缺料而造成的停工、迟交风险,从而全面提升订单交付能力。
而依托IT技术的零断料管控方案,将能够通过异常管理及时讯息推送;一页式管理行动、深入分析各种原因;发现关键因素进而采取行动;模拟营收影响;启动异常处理等核心点,帮助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业务、生产、采购联动,让机械制造企业能够有方可循的进行全方位物料管控,实现生产「零断料」,进而提升订单交付能力。
四大技能 把控「零断料」源头
可见,只有依靠完善的缺料预警制度以及快速采取紧急跟催和内部挪料措施,才能较大程度的规避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缺料现象的发生。同时,运用CEBIT,建立和健全企业供应链规划及掌控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库存及时性和准确度的能力;提升物料跟踪及掌控能力;提升生产计划掌控能力;提高面向预测变动的应对能力等四大物料管控能力。另外,机械制造企业还要注意将分工与流程规范“写进”日常运营,方能确保企业远离缺断料困扰,从源头上提升企业订单交付能力。
下一页:击败企业利润「看不见」的杀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