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的内涵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1.经济效益的一般含义
    经济效益可以理解为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占用的关系,或者投入与产出、费用与效用的关系。它包括以下两方面含义:
    1)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在信息资源配置中,以一定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产出。这里的投入不仅包括劳动耗费(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而且包括劳动占用(即固定资产的占用);这里的产出主要是指一定质量的信息资源数量。这一层含义实质上是强调了投入后的产出效果,但这种效果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其社会使用价值。
    2)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产出要符合社会需要。这是指配置后的信息资源数量、结构和信息资源质量符合社会需要,既有信息资源数量与结构的问题,也有信息资源质量的问题。由此可见,信息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的提高,既要改善信息资源结构以符合社会信息消费需要的程度,又要提高信息资源质量以符合社会信息消费需要的程度。
    上述经济效益的两层含义是相互关联的。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没有一定投入基础上的一定质量的信息资源数量产出,也就没有符合社会需要的信息资源结构和信息资源质量产出。但从信息资源配置的较终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来看,经济效益的第二层含义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经济效益的第二层含义即产出符合社会信息消费需要的问题反映了信息资源配置的社会性质,反映了信息资源配置与用户信息需求的关系。以用户信息资源需要为导向的信息资源配置才是真正有效益的。
2.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企业提高其信息资源配置效益的方法有两个:
    1)通过加强内部信息资源管理,增加同量管理投入与耗费(包括劳动耗费、物质耗费等)的总产出。
    2)要加强对用户需求的研究,根据用户信息需要的变化,制定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调整与完善其信息资源结构和质量,不断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的新类型、新领域,提高其产出符合社会用户需要的程度。
    另一方面是从宏观角度,即从全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来看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有效的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应该提高整个社会信息资源配置的投入产出率,即从全社会范围来看应该实现总消耗量降低的同时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总产出量增加,当然这主要取决于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管理中管理水平的提高,但作为单个企业或企业集群也应该把握好相关政策法规的方向,实现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高效性。
    2)有效的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应提高整个社会信息协同系统整体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即降低社会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的短缺与滞存,减少信息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从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内容来看,它们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
    共同性的一面表现在:企业个体管理耗费的减少,一定质量的信息资源数量的增加,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全社会系统中信息资源配置的投入产出率;信息机构制定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调整与完善信息资源结构和质量、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的新类型新领域,可以不断推动社会信息系统符合社会需要程度的上升。
    不同性的一面表现在:在信息市场的卖方态势下(由于有效信息资源供不应求和无效信息资源的供过于求,实质上都是表现为对信息资源的“无货供应”,这就使我国信息市场现阶段表现为卖方态势),由于信息市场向有利于信息资源供给方主体倾斜,这使为数不少的企业或信息机构在获得了短期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反而弱化了对信息资源要素的积累。从长远看,这种信息资源积累投入上的减少虽可以给企业带来短期经济效益的增长,但它对满足社会越来越突出的信息资源质量需要,对弥补我国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短缺现象,对保证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因而这就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宏观经济效益。
3.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
    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问题是在信息资源配置中出现的新问题。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不同往往会获得不同的信息资源配置质量效益。
    (1)信息资源配置质量成本的经济内容
    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反映的是信息资源配置质量成本与质量收益的关系。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成本是指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为了保证和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相对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必要的信息资源配置相对质量而造成的一切损失。
    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为了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相对质量而支付的费用;因信息资源配置未能达到必要的相对质量而引起的损失。
    为了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在信息资源配置以前和配置过程中,有关参与信息资源配置的各方主体须投入一定的预防成本。这种预防成本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信息资源配置质量低劣而支付的信息资源现状调查费用、用户信息资源需求调研费用等。
    在信息资源配置中,如因信息资源配置未能达到必要的相对质量,则会形成信息资源配置的故障成本。这类成本主要有因信息资源富集而造成的“废品”损失,因信息资源配置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而造成的新的信息资源流通失衡和信息市场营销困难、用户心理抵制等潜在损失。这些故障成本往往都是表现为潜在损失,由于其不易核算,在信息资源配置中往往会被忽视。
    当前我国数以千万计的民办、个体企业或信息机构由于不注意信息资源要素的积累,只能提供低层次的信息资源服务,终因“潜在损失”的不断扩大而失去获益机会。应该说,这是在我国信息资源配置中由于不重视信息资源配置成本控制而导致的质量效益下降的典型例证。
    针对上文提出的预防成本和故障成本两个信息资源配置质量成本内容,结合我国信息资源配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我们认为,工作流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成本管理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故障成本比例构成的控制。预防成本与故障成本是一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前者的变动往往会导致后者的变动,提高信息资源配置中的预防成本可以降低故障损失。由于用户对信息资源质量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迅速变化,在我国信息资源配置中应适当增加信息资源配置质量的预防成本,对用户的信息资源要求进行调查分析,收集用户对信息资源配置质量的反馈信息,努力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相对质量。第二,树立科学的信息资源配置成本观念。应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配置的预防成本与故障成本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为了减少信息资源配置中的损失而花费的,它可以带来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而后者则表现为是一种浪费,它不能带来任何效益。
    (2)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
    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中通过有效的质量成本支出与科学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从而产生一定的质量效益。提高企业信息资源配置质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直接效益、间接效益,还有交叉效益;有的效益是持续不断的,有的效益则是可以倍加的或自乘的(即产生多种效益)。如果对上述质量效益作简单概括和归类,它们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企业的效益、用户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
    1)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主体的效益。提高信息资源配置质量给企业自身带来的效益既可以是对“信息资源流源”的效益,也可以是对“信息资源流宿”的效益。从“流源”的角度看,其质量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对闲置信息资源的管理成本、有偿转让闲置信息资源取得的收益、提高信息资源价格取得的收益、适销对路信息资源生产而引发的营销费用减少等。
    从“流宿”的角度看,其质量效益主要表现在:较低的信息资源购置成本、在配置中因缩短信息资源搜寻时间和搜寻成本而创造的效益、信息资源配置后对原有信息资源功能的放大而创造的效益等。
    2)用户的效益。企业信息资源配置质量提高给用户带来的效益往往不易确定,因为它主要表现为一种信息资源使用价值上的效益。这种效益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信息资源使用效益的增加,如信息资源开发使用过程的便利、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后因信息增值而创造的预期外效益等;二是信息资源使用损失的减少,如减少信息资源消费中可能出现的误用损失、减少信息资源的使用费用(如节省时间、减少联机信息检索费用等)。
    3)社会的效益。信息资源配置质量提高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是指除了企业和用户直接得到的经济效益之外,社会从整体上或从宏观上得到的效益,表现为一种间接或连锁的效益,它往往是由信息资源作用的渗透性和社会活动过程中质量链循环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方面的内容还将在后续部分作详细阐述。
4,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
    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不仅要实现较优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实现优化的社会效益。从整体上看,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
    1)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基础上的经济共同富裕和社会较大经济效益的实现。
    2)企业信息资源的配置有利于

上一页:信息资源配置与企业信息资源配置

下一页: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作用与原则

相关新闻

  •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的作用与原则

    利用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的评估体系可以使企业正确认识自身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发挥情况,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利用效率的带动与提升情况,以及企业配置信息资源的潜力。我们设计的企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要简明易懂,符合数学逻辑,便于数学表达和数学计算。

  • 企业信息资源配置能力评价体系与测度方法

    测算时应根据企业内部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将该指标评分分为四个等级:好、较好、一般、差,分别对应分值为:100、80、 60、 40。测算时应根据企业内部的特点和标杆企业的具体情况将该指标评分分为四个等级:好、较好、一般、差,分别对应分值为:100、80、60、40。

  • 信息资源配置与企业信息资源配置

    就信息资源配置的结果来说,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程度越高,企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就越高;反之,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程度越低,企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就越低。企业通过专业化集团化要求重组资源,依据两种手段来自动和自觉配置资源,实行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较终促使信息资源的运作目标高效化。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